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父母适时的助推能让孩子坚定前行的决心

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时理应顺应孩子的天性。比如,当孩子做出错误的行为或养成不好的习惯后,父母应用温柔、和煦的方式引导他们。比如,父母应尽快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孩子尝试探索改变现状或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并且在恰当的时机,也就是孩子需要时,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助推。

有时候孩子欠缺的是迈出第一步的勇气,如果父母对孩子脆弱的表现的容忍度太低,想要快速解决孩子当前的问题,那么就等于放大了孩子的缺点,导致孩子产生焦虑和恐慌,以致变得更加脆弱。

所以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父母需要先改变观念,接纳孩子存在的问题,理解他们脆弱的心理,在全面了解孩子后再慢慢进行引导。积极的家庭教育会发掘孩子的优点,而不是揪着孩子的缺点和不足。

孩子有时是通过他人的提醒认识到自己的脆弱和缺点的,比如父母的催促:“快点儿啊!你写作业怎么这么慢,太磨蹭了,你是不是在偷懒?!”还有老师的干预:“这道题做错的同学要反省了,为什么其他同学都会做?”当然,也有跟同学的比较:“他和你一起学的口才,人家现在都可以主持节目了,而你却在原地踏步,连说话都结巴。”

类似的语言将重点放在了孩子不足的方面,而忽略了孩子本身就有的优点。比如磨蹭的孩子做题准确率高,做错题的孩子会提前预习功课,结巴的孩子已经敢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了……如果父母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的缺点上,那孩子就会沉浸在缺点中,认为自己真的如父母说的那样一无是处。想要解决问题,我们不妨从孩子的优点着手,先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开始,让他们找到改变的信心和动力。当父母将关注点放在孩子的优点上时,教育就有了温度,孩子也会感觉很舒服:“哦,原来我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也可以是父母的骄傲。”

教育的温度让孩子不再惧怕改变,也不担心没有按照父母的节奏做事时会被批评,他们可以慢一点儿,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节奏里慢慢成长。这个时候,父母的助推就会有显著的效果了,最关键的一点是孩子配合了,他们会认为父母和自己站在一起,是并肩作战的“兄弟”。

有一位家长很喜欢向别的家长请教家教的经验和方法,她会从众多经验中提取最适合自己孩子的,然后再用孩子可以接受的语言进行引导。她的孩子在外人眼中特立独行:不喜欢热闹,更爱独处,人际交往上表现得很平淡,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同时,他的性格有些冷,有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感觉,几乎没什么同理心。这位家长知道孩子的这种“古怪”需要调整,但她没有用激烈的语言刺激或讽刺他;相反,她一开始就认定自家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无论孩子出现什么“古怪”的表现她都接受,并且很有耐心地跟他沟通。下面,让我们来看下她的语言魅力:

“我觉得他们说得不严谨。你的确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但绝不是古怪,而是有特殊潜质。你觉得呢?”

“交朋友本来就是为了让自己开心;如果不开心,为什么要逼自己去合群呢?知心好友不必很多,一个也行,两个更好;就算一辈子都遇不到,那也没关系,至少你是快乐的。”

“虽然你没哭,但妈妈知道你很难过,我感受到了。爷爷走后,你在他经常抽烟的地方站了好久,你一定很想他吧。亲戚们说的话你都听到了吧?别在意,你与爷爷之间的感情与他们没关系,你想怎样表达悲伤都可以,爷爷会感受到的,放心。”

这位家长非常注重在恰当的时机跟孩子谈心,朴实的语言却有着抚平伤痛的魅力,让孩子从自己的缺点和脆弱的方面解放出来。她认为妈妈的语言不需要任何话术,而应该发自真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语言沟通的目的是让孩子的心平静下来,心态稳定了,一切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与孩子的心灵相比,他们外在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坏习惯或性格问题都不值一提。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于对孩子心灵的疗愈,让他们有积极且平稳的心态。

当然,在进行心灵疗愈时,父母需要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要真的很了解自己的孩子,然后才能再谈教育和方法。

与自己对话

想要用语言打动孩子,最重要的是“真诚”二字。

在与孩子交流时,我们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完成沟通,要让孩子在语言中读出理解和支持,这会比直接鼓励或说教更有效果。

语言无须雕琢,越朴实无华,越真诚,就越有力量。 yNYqQL9Cuwk9E5ovyd0KEMsrJImi2tW+YQLOCpBGK7EPA+G7tZCsWibZCQyOuds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