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孩子出现过以下情况吗?
做事追求完美,没把握成功的事情一律不去做。
如果事情没有按照计划进行,或者中间出现了问题,心情就会受到影响,大概率会放弃,不再继续做。
在意成败得失:成功了会非常开心,失败了则会一蹶不振、很难过。
对自己的衣着要求过高,衣服上有一点儿污渍都难以忍受,直到换一套干净的衣服,心情才会变好。
有非黑即白的思维,认为如果考不好就是失败的,对自己要求严苛。
如果孩子有过类似的想法或行为,家长就要注意了,他们掉入了完美主义的旋涡。完美主义者最大的特点是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渴望获得他人的接纳和认可,而不是从完善自身入手,积极地改变自己。如果孩子有完美主义思想,家长就要适时干预。
有完美主义思想的孩子会有这样的表现:他们喜欢按照既定计划和目标行动,进入新环境会感到不安。如果结果没有达到期望值,他们的心情就会非常差,严重一些的会出现心理问题。他们对自己和他人要求严苛,渴望成为完美的人,同时也要求身边的人同样达到完美的标准。
对任何事都要求完美的孩子更容易受伤,经受打击后难以复原,往往会表现得脆弱,有拖延和逃避的行为。面对有完美主义思想的孩子,父母在与他们交流时则更需要关心他们的心,从根源处引导他们走出完美设置的陷阱。
有一种高效引导孩子走出完美主义旋涡的方法,叫行为实验法,是英国心理学家罗兹·沙夫曼在《克服完美主义》一书中提出的。行为实验法的关键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让人走出完美主义的困境,用实验的方法告诉人们:就算不完美,可怕的事情也不会发生。下面我们用一个实例来演示一下行为实验法的操作步骤,看看这位家长是怎么帮助孩子走出完美主义旋涡的。
这个孩子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只做有把握的事情,一旦事情脱离掌控,他会直接放弃。这一次,他要放弃已经报名的演讲比赛。孩子的爸爸知道了,于是使用行为实验法来引导孩子。
第一步,引导孩子说出完美主义的想法。
爸爸:“能跟我说一下你的想法吗?”
孩子:“只有第一才是成功,不是第一就代表失败。”
第二步,预测失败的结果。
爸爸:“如果没有得第一,会发生什么事?”
孩子:“失败了,同学们会嘲笑我,我会觉得很没面子,我绝对不允许发生这样的事情。”
第三步,做一个相关的实验。
爸爸:“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吧,观察一下是否会有同学笑话失败的人。”
孩子:“同学们好像都很忙。刚才有一个同学口吃,同学们都没反应。”
第四步,记录实验结果。
爸爸:“失败了也不会被嘲笑,你已经看到了。如果换成是你,也是一样的。”
孩子:“我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
第五步,和孩子一起反思。
爸爸:“失败了没有什么大不了,要敢于尝试,发挥出自己真实的水平就好。”
孩子:“我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可能太大了,其实不得第一看起来也不错。”
第六步,改变完美主义思想。
爸爸:“不完美也可以很棒,其实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不完美恰恰就是最完美的。”
孩子:“爸爸,我要试着改变。”
当孩子出现完美主义思想时,父母不要怕,而要用高效的方法引导,及时干预,教孩子慢慢改掉完美主义思想。同时,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不要有完美主义倾向,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
与自己对话
成为父母后,你想过要当一个完美的爸爸或妈妈吗?
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完美的人生,想要在孩子面前无所不能,甚至做任何事都力求完美。但是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难题,经历艰难和坎坷。这时,别自责,也别再用完美主义困住自己。要知道,不完美才是生活的常态,我们要欣赏从裂痕中射进来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