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学生,我们也会遇到各种需要缴费的情况。当我们独立进行有关缴费时,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很可能被骗子的套路迷惑,骗子可能伪装成我们的亲人或者是我们信赖的人,让人真假难辨。但在对方提出转账请求时,如果我们有防范和戒备之心,及时联系家人或老师,从而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骗子的谎言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
文浩是一名高中生,也是家中长子。他的父母在外地务工,他和正在上初一的妹妹文霞两个人分别在不同的中学住校。一家四口居住在三个地方各自忙碌和奋斗,一般只在周末的晚上,一家人才会在微信中交流一下各自的近况。
平日,父母定期给文浩打款,由文浩负责替妹妹购买必需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以及交纳有关学费、住宿费等。一天晚上,文浩收到妹妹发来的微信消息,说想报三门网课,并且自己已经和父母讲过了,需要文浩加网课机构老师的微信并缴费。之后,文霞就发给文浩一个微信名为“张老师”的微信号。文浩加上“张老师”的微信后,按照对方说的流程,给对方转了 4740 元。转账后,文浩给妹妹打电话问具体情况,可是文霞说她根本没想报网课,也没给哥哥发过微信。此时,文浩才知道自己被骗了,赶紧拨打 110 报警。
晓强在初中一直是班长,平时做事认真负责,学习成绩优异。考上高中后,根据学校的规定,晓强需要住校。父母认为晓强已足够成熟,为了锻炼他的自理能力,把他第一个学期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都打到了他的银行卡里,由他自己办理有关手续。
开学前夕,晓强收到一条短信,短信的内容是学校需要学生将学费、住宿费汇入某银行指定账户,并附有一串银行账号。晓强想起之前领取录取通知书时,老师确实说过开学后会收学费和住宿费,他以为收费流程提前了,就没有任何怀疑,没有告诉父母,直接将学费和住宿费转至该银行账户。
半小时后,晓强又收到一则短信,短信说需要将本学期的生活费也交由学校统一管理。缺乏社会经验的晓强无视手机短信中显示的安全提醒,没有犹豫,直接打开上述短信附带的链接,将生活费也转入链接中所显示的银行账户。就这样,晓强先后转出 5000 元。
直到开学后,晓强才知道学校并未收到学费和生活费,并且也没有发过相关短信。他这时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事后查明,晓强确实遭遇了电信诈骗,损失的5000 元很难被追讨回来了。
在收到有关让我们缴费的信息时,一定要保持谨慎,切勿着急转账,而要与老师、家长通电话或打视频以核实信息的真伪,不要不好意思或嫌麻烦。
不要随意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链接或扫描陌生人发来的二维码,如果聊天界面中出现安全提醒,一定要仔细阅读,谨慎操作。
用于网课学习的电子设备尽量取消绑定支付功能,或者设置安全性相对更高的支付密码。
切记:有困难,找警察。一旦在日常生活中遭遇诈骗,一定要第一时间保留支付记录等相关信息,迅速报警。此外,与犯罪分子的聊天内容等证据也要尽量完整留存,这样有助于警察掌握更多信息,从而提高破案效率,也更有利于追回财物。
1.某日,班级微信群里出现一个群收款二维码,内容是“支付住宿费”,但没有老师的说明等。下列做法最为不合适的是( )。
A.向家长求证
B.向老师求证
C.向同学求证
D.直接打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