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到底该不该严厉管教孩子

妈妈坚信“慈母多败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教育理念,平日对多多的管教非常严厉,如穿什么衣服、跟谁玩等都定了规矩。多多做到了,妈妈就奖励他,做不到时就惩罚他。多多觉得妈妈没有“人情味”,他不喜欢妈妈这样对待自己,因此总是有意无意地对妈妈说“不”。

孩子进入小学后,眼界更广了,在校园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孩子的内心世界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也就是大人常说的“孩子长大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身边的很多事物都有了一定的见解,不愿意再遵从家长的安排,会用“哼”“我偏不”等来还击家长,并表达自己的不满。

从孩子3岁开始,家长应当给孩子适当的支配权,试着让他们自己做决定,比如:

“你想什么时候去刷牙呢?”(把决定权还给孩子)

“不刷牙的话,牙齿就会生病,你想去看牙医吗?”(利用孩子害怕医生的心理)

“快去吧,给你的牙齿洗个澡,它们会很开心!”(让刷牙变得有趣一点儿)

适当地让孩子自己决定一些小事,对成年人而言无关痛痒,但孩子会觉得自己是被认同、被尊重的。

家长对孩子日常点点滴滴的管教,目的是陪伴孩子,帮他成长,而不在于管教本身。因此,家长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变通,试着与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妨这样对孩子说:

“如果你在3分钟之内去刷牙,我就奖励你1朵小红花。”(用奖励作为动力)

也可以尝试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比如:

“你不想刷牙,是因为牙刷让你的牙齿有点儿不舒服吗?”(就事论事,排除客观事实)

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变得自立、自强是每个孩子人生道路中的必修课。面对原则性问题,家长可以表现得严厉一些,但在一些小事上,可以适当改变沟通方式,引导孩子自觉地担负起他的那一份责任。家长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不容易,从而塑造孩子的使命感。 Vyhbv8IL+re79oOM5TRp3r/h52FEgqiN7ts0SKZmVlM5ohxoZkg+3XQs+Ajdu57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