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透过情绪,听懂孩子究竟想要什么

场景再现

多多所在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可是因下雨,出发前活动被临时取消了。多多为这次的野餐活动做足了准备,却因为下雨没去成,所以他一整天都很不开心。当爸爸像平常一样提醒多多写作业的时候,多多的心情非常不好,有点儿闹情绪,并且反应有点儿过激。

情绪分析

当孩子闹情绪的时候,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让孩子“别闹了”“别哭了”,但往往这些生硬又充满责备意味的话语反而会让孩子闹得更厉害。看着孩子撒泼打滚,家长心中的怒火更容易被点燃,顺口就会说出孩子“不听话”“一点儿也不乖”之类的话语。

孩子的年龄越小,情绪表达方式就越直接。家长需要了解孩子产生情绪的原因,不要简单地认为孩子还小,就是喜欢闹脾气。如果只是一味地去消除孩子的情绪,而不了解诱发孩子情绪的原因,就会让孩子感觉自己被忽视,不被理解,甚至会变得自卑,这就容易养出痛恨家长的孩子。

情绪疏导话术

孩子的情绪与成年人不同。一些在家长看来微不足道的事,到了孩子那里,就变成了天大的事。当孩子哭闹、发脾气时,父母要读懂孩子心里隐藏的需求,让他们体会到家长的重视和理解,从而在心理上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感,这样有助于让他们更好地表达内心的需求和情绪。比如:

“下雨让你的计划泡汤了,这很让人失望。”(与孩子共情,一起接受不愉快的事情)

“可是我们无法阻止天气变化。”(与孩子陈述客观事实)

“但是下次组织野餐时,你就不用再重新做准备了。”(引导孩子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消除负面情绪)

家教艺术

家长该如何与处在强烈情绪中的孩子对话?其核心是针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反应,要捕捉他们藏在情绪里的失望、压力、担忧等,并表达对他们的理解,避免错误的沟通。比如:

“爸爸有时候跟你一样,也不想做某件事。”(与孩子共情,正视孩子的情绪)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作“唤起”,在亲子相处过程中,表现为孩子的动作、眼神、表情等都会引起家长的反应,这意味着当感受到孩子的不良情绪时,家长就会变得烦躁。在这种状态下,家长要克制自己的不理智行为,坦然接受孩子的不良情绪,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伤心、失望等,这样才能引导孩子更好地应对自己的情绪。 kJy1HIq4J5HTT3L+qtdiMaMKhcay8VtMvb3KtmGCsV6ZtVrov6fsbQHOOXeeUOB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