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馨跟妈妈谈条件,想要一个游戏机。妈妈望着馨馨渴望的眼神,很想满足她,但是她又担心玩游戏对馨馨不好。虽然馨馨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可是万一游戏上瘾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妈妈狠心地拒绝了馨馨的请求,没想到馨馨反应非常激烈。
孩子提的任何条件都来自心理需求。当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的时候,孩子就会向家长提出更多的条件,今天可能是买游戏机,明天可能是买一部新款平板电脑,等等。所以,家长在孩子提出买游戏机时,最好搞清楚他为什么有这个需求。
孩子只知道某些物品当下好玩,但他无法预知它们对自己的伤害。家长应该通过良好的沟通来引导孩子提升自制力以抵御诱惑,而不要生硬地拒绝孩子之后就结束了,可以试试这些话术:
“你为什么忽然想要游戏机呢?”(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
如果是孩子想用游戏机获得其他同学的认可,融入他们的圈子,那么家长就可以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不是买游戏机,而是社交。
“想象一下,你每天的时间就像一个沙漏,里面的沙子是有限的。当你花太多时间玩游戏时,沙子就会快速流走,这意味着你用来学习、运动、和朋友们玩耍的时间就变少了。是不是这样呢?”(通过比喻让孩子理解游戏的危害)
如果了解到孩子是想通过游戏机来融入班级小团体,那么家长坚定地拒绝孩子后,也不要跟孩子提条件。比如:
“如果你这次考试成绩有进步,就可以给你买一个。”(容易使孩子形成等价交换思维)
因为孩子买游戏机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与同学的关系,而维护关系有多种方式,不一定非要靠物质做媒介,所以家长就要引导孩子用合理的方式融入同学圈子。比如,可以问问孩子:
“你到底想要得到同学们什么样的认可呢?”(引导孩子以结果为导向,清晰地思考)
家长在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时,重要的是试着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引导孩子学会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需求。这样,当孩子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会用这套方法进行梳理,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且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