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买东西时被人插队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总是教育馨馨,要讲规则、懂礼貌。然而,某天她们在超市排队结账时遇到有人插队,让馨馨感觉不是所有人都会遵守规则,她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才是对的。

其实,当孩子问出“为什么别人可以不排队?”“他们为什么要插队?”之类问题的时候,就是在问家长这样做是对还是错。实际上,这是孩子自己在尝试判断是非,而且他们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向48名19个月的小婴儿展示了不同的分玩具场景:将玩具公平地分给两只熊猫,或者不公平地都给其中一只熊猫。

实验结果呈现的是,3/4的婴儿都会对不公平场景注视更长的时间,这意味着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所以说,不到2岁的孩子已经对“对”“错”有自己的判断了。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座天平,在他们世界观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他们体验到的、感受到的,最终都会变成一个个砝码,让天平向他们更倾向的那一侧倾斜。所以,家长与其告诉孩子怎么做,不如引导他们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听到孩子问“为什么别人可以不排队?”的时候,家长不要急于否定他:

“你净不学好的!”(无故贬低孩子)

“他那样做不对,你别学他!”(孩子不明白为什么不对)

对于年幼的孩子,太过抽象的大道理是说不通的,因此,家长可以试试这样说:

“排队是遵守社会规则的文明表现,是值得肯定的行为。”(对正确的事情表示肯定)

“如果大家都不排队,将会怎么样?”(引导孩子自己思考)

“那你认为不排队的人做得对吗?”(当孩子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时,家长记得向孩子表达信任和鼓励)

在大人看来,偶尔有人插队在自己前面,早或晚几分钟结完账区别不大;但是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他们正处在学习社会规则,并将其内化成个人道德的阶段,他们维护的是自己内心的秩序。因此,对于插队这件事,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

家长不要着急给出自己的看法、判断,而要先通过提问了解孩子的想法,接着再说出自己的想法。平等交流与探讨的氛围,对于3~12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感受被尊重、被认可的好机会。 hk6cSJ0MDsi4oaKMNh1YYBZScx2M2oFLMwZ6CWPF/7BIL8IpZ0EyzvOCOBuN1MS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