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帮忙整理房间,孩子却很生气

馨馨总是随手将东西乱放,因而她的房间里总是乱糟糟的。妈妈提醒过很多次,但是馨馨不听,妈妈只好帮她整理房间。但馨馨对此非常生气,她不理解妈妈为什么总是动她的东西。

3~12岁是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渐渐变得独立,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对于整理房间这件事情,孩子很在意自己能否做好,如果家长急于提醒孩子,或者代替孩子去打扫房间,那么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往往就是“你不行,这点儿小事也做不好”,这些负面信息会让孩子产生消极情绪。

而且,很多孩子觉得房间乱一点儿没关系,因为东西都能找得到,所以自己收不收拾都一样。家长在帮孩子收拾房间前,也没有和孩子沟通,因而等孩子回家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就大发脾气了。孩子会觉得,家人在乱动他们的东西。而家长对此感觉很委屈,自己明明是为孩子好,为什么他们不领情呢?

当孩子生气时,家长首先应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表现得委屈,更不要指责孩子、和孩子吵架等。家长的负面情绪就像戳向孩子的尖刺,会使孩子的负面情绪变得更严重。

我们不妨这样说:

“哎呀!抱歉,抱歉,是我把你的东西弄乱了。”(该道歉时就道歉,先稳住孩子的情绪)

“我把玩具放在书桌里了。”(直接指明孩子负面情绪爆发的原因)

“你不玩的时候,最好把玩具收起来哦,因为我刚才看到小猫在抓玩具呢。”(用善意的理由给出合理建议)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理能力逐渐增强,家长应该试着放手,鼓励他们学着自己去整理房间。一开始,孩子可能很难做好,或者不愿意打扫房间,这是很正常的,毕竟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尽量不要用命令式的口吻,比如:

“你的房间好乱呀,赶快打扫一下。”(不容孩子反驳,语气不友好)

要让孩子感到,打扫卫生是自己应该做的,而不是被逼的。所以,家长可以用建议式的口吻,比如:

“我感觉你的房间好像有点儿脏脏的,你觉得呢?”(引导孩子思考打扫房间的必要性)

给孩子一些时间,相信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节奏去调整生活习惯。尽量不要一上来就代替、包办,但可以根据孩子的需求,给出一些建议和帮助。 Iqs8zHkJajZmLkr2sCPRWkztT2J9fcmz6zvpbvnIa+kmb1/bffMXBrdq3sx0q5+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