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代入感:让读者忍不住跟你“走”

1

好标题,2 秒内抓住读者眼球

标题是文案的第一个组成部分。很多时候,读者会不会看你的文案内容,往往与你的文案标题有很大关系。一个好标题,可以快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忍不住继续点击查看下面的内容。尤其是在信息泛滥的今天,那些普通的、不够出彩的标题很难进入读者的视线。所以,想写出爆款文案,首先就要设置一个能快速抓住读者眼球的好标题。

不过,好标题并不是夸张的、只为吸引眼球却与内容不符,恰恰相反,对于一篇优秀的文案来说,标题一定要与正文内容相符合。这就要求我们在标题撰写上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原则,抓住爆款文案的标题特点。

1 激发读者好奇心

俗话说,“好奇害死猫”,读者也是一样,一般都很难抵御好奇心的影响。而一些具有私密性或悬念性的标题,便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从而引导读者从众多信息中挑出你的内容进行阅读。

比如,《独家揭秘:双 11 天文数字背后的故事》《女生的秘密,知道两点算我输》《打败爱情的从来不是时间,而是……》,这类标题都属于具有私密性或悬念性的标题。当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看到这样的标题,心里就会想:“双 11 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女生有什么样的秘密?我要点开看看”“打败爱情的究竟会是什么呢?”至此,你的目的基本达到了。

2 标题具有权威感

如今,不管是在哪个领域、哪个行业,都有一些说话很有权威性的人物,这些人说出来的话可信度也更高。如果你的标题中带有这些人物,比如,《马斯克的创业旅程,不甘平庸才能成功》《听马化腾亲口说,什么是互联网金融》等,往往也可以增加标题的权威性,不仅能获得读者的点击和关注,还能增加文案的信誉度。

而且,现在人们在搜索信息时,经常会直接用一些权威人物的名字作为关键词。基于这种情况,当你用这些行业内名人的名字作为标题时,也能大大提高自己的文案被读者搜到的可能。

3 经典对比找落差

这类标题主打的就是直戳人心,通过不同情况的强烈对比、事件反差,引发读者关注。比如,《月入三千万与月入三千的文案区别到底在哪里?》《大家都是胖子,凭什么你一周能减 10 斤?》。这类标题一般要找到两个参照物,并且缺一不可,通过两个参照物的强烈对比来制造落差,使读者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从而进行点击与阅读。

4 适当利用热点内容

热点内容包括热点事件和热点词汇。在利用热点事件时,需要归纳出事件的核心内容,并将其用简洁精练的语句表达出来。毕竟标题不是正文,不能长篇大论地展开。当读者知道文案在阐述这个内容时,就会毫不犹豫地点击进来。

比如,借助某些名人或明星的八卦事件,就可以打造对应的热点标题,如《××离婚事出有因,谁该对法律负责?》《××××分道扬镳,财产如何分配?》等。

热点词汇的使用方法比较简单,只需要将近期热度较高的词汇直接作为标题即可,如“云养娃”“吃瓜群众”“土味情话”等。

5 善用“最”体写标题

标题中带有“最”字的爆款文案太多了,因为大多数人都对“第一”感兴趣,都想去一窥那个“最”字到底会是什么。比如,《这三类孩子,未来最有出息》《这,才是女人最终的追求》《感情为什么会变淡?这是我听过最扎心的答案》等。

所有人都在追求美好的事物,当他们看到“最有出息”“最终的追求”“最扎心的答案”等字眼,也会想要一窥究竟,因而也更容易点进去寻找答案。

当然,想要真正吸引用户、留住用户,你的文案内容也要与标题相匹配才行,否则,标题过于夸张,或与内容相关性较弱,就会有“标题党”的嫌疑。而“标题党”是很令人痛恨的,它往往吊起了读者的胃口,却最终让读者失望,很难培养与建立起与读者的信任关系。

2

让文案标题更有吸引力的技巧

在撰写文案时,“精准”是文案标题的基础,但它却不是全部。不论任何时候,你都不能指望写个“美白祛斑,便宜好用”的标题就能将用户吸引过来。想写出爆款文案,还需要用点技巧,在确保标题“精准”的基础上,再将其“装扮”一下,这样才更容易吸引读者。

比如,这样一个文案标题《参加了很多培训却没有收获》,看起来就是一个比较“精准”的标题,但读起来却很平淡、很常规化,难以吸引人。如果将其修改一下,改成《为什么你参加了那么多培训,却仍然一无所获?》,这样问句式的标题就能马上使读者的大脑习惯性地产生思考,同时也想一探究竟,因此也更容易继续读下去。

可见,想让标题更具吸引力,我们就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下面几点技巧灵活地运用到文案标题当中,往往可以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1 在标题中使用数字

在自媒体行业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文案要想爆,标题数字不能少。”可见在标题中运用数字的效果。这是因为,人们对数字具有天生的敏感度,在一堆汉字加入几个数字,马上就会引起读者注意;另一方面,数字的概括性也更强,可以给人一种“多快好省”的感觉,因而表达起来也更有说服力和震撼感。

比如下面的标题:

《499 元云南 6 天游,食住行全安排,2 年有效!一起去有云的南方吧!》

《8 大方法+4 个逻辑,教你轻松运营短视频》

《高效工作的 5 个秘籍,如果不知道,那么你活该加班!》

需要注意的是,标题中的数字一定要用阿拉伯数字,但数字不能随意堆砌,而是要妙用、精用,并且一个标题中的数字不要超过 3个,数字还要与卖点息息相关。

2 多用强力词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有一些词汇是有能量的。当我们在文案标题中使用这类词汇,不但能使标题更吸引人,还能为读者带来相应的情绪与感受变化。

比如下面的标题:

《成本不到 5 元的料理包,正在毁掉我们的胃》

《以身试法,推荐一款可以吃的香皂》

《比牛市更牛的东西,元芳,你怎么看?》

请注意里面的词语:毁掉、以身试法、更牛……这些词往往比它们的一些同义词更夸张、程度更强,也更有力量感。读者读到后,情绪不自觉地就会跟着起伏变化。这些词汇就是强力词。

可以用在标题中的强力词还有很多,比如:严重、愤怒、解密、超级、零投入、如此轻松、得不偿失、非同凡响……用好这些强力词,你的文案标题就能更有力量感、更引人注意。

3 多用动词

文案标题中也可以多用动词,因为当我们看到一个动词时,往往会不自觉地脑补动词所描述的具体动作,从而在脑海中产生画面感。

比如下面的标题:

《湖北宜昌:乡村老农独守土墙瓦房,腊肉挂墙上 4 年,舍不得吃!》

《冬天嘴巴爱起皮?别舔!用它一抹,死皮干纹统统不见!》

《从发现到灭绝只用了 27 年,这种海中巨兽到底经历了什么?》

看看这些标题中的动词:“独守”“挂”“吃”“舔”“抹”“发现”“灭绝”……正因为这些动词的存在,才让标题显得生动而有画面感。而且,动词还会让人有想跟着它一起“动起来”的冲动。比如,看到“舔”这个动词时,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舔一下自己的嘴唇,这就是动词的心理暗示作用。

阿·托尔斯泰曾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这是很明白的。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作,那你就可以安心地继续写你的句子。”

学会适当在标题中用一些精准而生动的动词,往往可以有效与读者产生共鸣,唤起读者想要解决需求的想法。

3

搭建文案的黄金结构布局

我们在看一篇文章或听一场演讲时,如果发现文章或演讲内容缺乏逻辑、结构混乱,就会失去继续读下去或听下去的耐心。

文案也是如此。如果你创作的文案层次不分明、逻辑结构混乱,没有清晰的框架,那么读者即使因为你的标题新颖而点开了文案,也很难认真读下去。

事实上,很多爆款文案在创作时并不需要特别耗时,因为好文案的结构都是有套路可遵循的。只要我们在下笔之前先搭建好文案的结构框架,再根据框架特点丰富内容,写作时就能够事半功倍。

麦肯锡公司曾提出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叫作“SCQA结构模型”,它所提供的一个结构化表达的工具,在广告营销领域使用十分广泛。

SCQA结构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情境或场景(Situation)、冲突或矛盾(Complication)、问题或疑惑(Question)、答案或解答(Answer),其优势在于,它会一直引导你站在受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不是自说自话、闭门造车,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文案写作中,利用这一结构来搭建布局,往往可以很好地提升读者的兴趣和接受意愿。

在许多的经典文案中,都可以看出清晰的SCQA结构。在不同类型的文案中,还会分别侧重该结构模型中的某一个部分。比如,一位印度文案大师撰写的一组主题为“如果没有人陪伴,连茶的味道都会不一样”的文案中,这样写道:

倘若你想醒来时,躺在另一个人的怀里,而不是空荡荡的床上,怎么办?

倘若你在等待门铃响起,却没有一个人来,怎么办?

倘若你穿上一件新的纱丽,但只有你的镜子注意到了,怎么办?

倘若你做了一道刚学来的菜,但餐桌旁总是只有你一个人,怎么办?

倘若日子就这样无情地流逝,而世界还在飞速运转,怎么办?

倘若你有一生的故事要讲,却没有人来听,怎么办?

倘若这一切突然之间发生在你身上,怎么办?

你只要花一点儿时间陪伴老人就够了。

在这篇文案里,作者就将情境、冲突和问题都融入其中,同时又给出了答案,从而达到了引起大众共鸣、共同关注老人的目的。

那么,怎样利用SCQA结构模型来搭建结构,撰写文案呢?

我们可以从四个部分分别入手:

1 情境或场景(Situation)

这个不难理解,就是先描述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场景,或者是大家都可能遇到过的情境,将读者带入到场景之中。这样的文案不但自然而不生硬,还很容易让读者接受。

比如,在上面的文案中,就描述了很多个场景或情境,如“醒来时躺在一个人的怀里,而不是床上”“等待门铃响起”“穿上一件新的纱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读者每读到一句,就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带入到文案的情景之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2 冲突或矛盾(Complication)

经常看电影的人一定知道,想要塑造一个英雄人物,就必须要有反派,用反派来衬托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这就是设置冲突或矛盾的效果。只有在场景或情境中有冲突或矛盾,才能让故事更加深入人心,也才能顺理成章地引出后面的内容。

比如,在上面的文案中,“你做了一道刚学来的菜,但餐桌旁总是只有你一个人”,这就是一种冲突;“日子就这样无情地流逝,而世界还在飞速运转”,这也是冲突。有了这些冲突怎么办?读者就会继续向下读,并陷入思考。

3 问题或疑惑(Question)

通过场景的带入与冲突的凸显,接下来你就要将读者的痛点直观地放大,甚至打破读者的心理平衡,使之开始产生疑问:到底该怎么办?

4 答案或解答(Answer)

到最后这一步,一般就是营销结合点了,前面的所有文字几乎都是为了在这一步营销产品,使之恰当地出场,然后用产品卖点直接给出用户解决方案。如果读者能够信以为真,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那么你的文案就算成功了。

这种文案结构布局在营销文案中十分常见,其优势就是让用户感到亲切,似乎文案中的问题都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因而也容易放下戒备心理,被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所吸引。

4

第一句话的目的,是让读者忍不住去读第二句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文案,想要第一时间吸引读者,就必须把文案的第一句话写好。哪怕你的文案是以画面为主,画面设计同样始于文案说明。

如果说文案的标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么文案开头的第一句话就起着开宗明义的作用,文案的开场白必须能将读者一击而中。如果读者不读第一句话,他们就很难去读第二句话、第三句话。而如果读者打开一篇文案,开头三句话都无法吸引他们继续读下去,那么他们大概率是不会继续往下看了。

因此,我们必须想办法在文案的一开头就吸引住读者的目光,促使读者不由自主地去读第二句话。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想成就一篇爆款文案,至少在开头部分就能留住受众,下面的内容才有可能被关注到。

一般来说,想要打造爆款文案,可以借鉴下面三种效果非常明显的开头方式。

1 情景对话式开头

这种开头方式就是将与文案情节相关的人物对话提前放在文案的开头,使读者快速被带入到文案的情节或故事当中。

比如,《我能想到最性感的画面,就是你跪键盘的样子》,开头是这样写的:“四川好可怕。”

短短的五个字,便可以引发读者一连串的思考:“四川有什么可怕呢?”“作者在四川遭遇了什么?”如果你是个四川人,还可能忍不住破口大骂:“凭什么说我们四川可怕?”

你看,这就是情景对话式开头的魅力。它是先通过把文案中亮眼的、有爆点的信息以情景对话的形式写在开头处,故意制造悬念,引发读者好奇心,让读者情不自禁地跟着作者的思路往下走。而一旦读者开始思考,恭喜你,你用开头吸引读者的目的就达到了,你的“热启动”也完成了。

2 提问式开头

提问式开头就是通过向读者提问题的方式,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好奇心,吸引读者继续向下阅读,找到问题的答案。一般来说,你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读者真正关心的,或者是一些社会热点、个人经验等,要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和互动性。

比如,在一篇标题为《凌晨三点的陌生人:谢谢你,骗了我》的爆款文案开头,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有多久没有跟陌生人说话了?”

一个经典的问句“你有多久……”让读者 1 秒钟就能注意到,然后不自觉地开始思考:“我有多久没有跟陌生人说话了?”接下来,读者也会急切地想要了解文案要说什么。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问句都适合放在文案的开头处。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要让你的提问能够真正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其次,你的问题要饱含一定的情感,能够引发读者共鸣;此外,从文案的结构上来说,问题还要承上启下,既要承接标题,还能够开启下文,“拽”着读者向下阅读。

3 自我剖析式开头

自我剖析式开头通常以第一人称视角出发,向读者介绍自己的个人经历、情感体验或感悟等,以此来展示个人色彩的思考与情感,从而将读者拉入到故事主人公的“次元”,让读者身临其境地“看故事”“听故事”,也能更好地感知主人公的情绪。如此一来,你所要表达的情感、情绪等也就传递给了读者。

比如,在一篇《女人赚钱的意义》的文案中,开头写道:“在我前三十年的人生中,一直保持着诸多陋习。”

作者一上来就展示自己的“诸多陋习”,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读者也会情不自禁地想知道,所谓的“陋习”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她会有这么多“陋习”?

再比如,在一篇《我 25 岁就把自己杀了,只是到 75 岁才入土》的文案中,开头也是自我剖析式的描写:“2016 年,我 30 岁,未婚,无房,无存款。这些都不重要。我只是不想这么快就死去。”

“30 岁”“未婚”“无房”“无存款”,似乎一下子就激发了读者的焦虑心理,而接下来又写“我只是不想这么快就死去”,让读者更焦虑了,内心也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要死去?

在这一系列情感引导下,读者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就会被激发起来,接下来也会按照作者的思路继续阅读下去。

除此之外,引用名言名句、时事热点等,也可以打造不错的文案开头。一个精彩的开头,往往也让你的文案成功了一半。只有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去,你才有机会在文案中说服读者采取相应的行动。而事实也证明,读者在文案上停留时间和文案的最终回应率成正比。

5

好的结尾是提高转化率的关键

如果你经常阅读文案,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有些文案的打开率很高,但文末的点赞、评论、转发量却远不如打开率。究其原因,其实是因为结尾不够吸引人导致的。文案结尾不够精彩,不但无法刺激读者自行传播,导致文案受众有限,文案成为“爆款”的难度增加,更重要的是,它的转化率也会降低。

这就跟我们看电影一样,几乎每一部精彩的电影都会精心设计结尾部分,要么是剧情的高潮,正反派来场大决战;要么是真相大白,剧情惊天反转;要么是开放式结局,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

同样,一本好书的结尾部分也很重要,好像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一次深情告白。比如,小说《基督山伯爵》的结尾写道:“人类全部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与希望。”《飘》的结尾写道:“不论如何,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对于营销文案来说,结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直接导向读者的购买行为。如果你只在文案中讲故事,那是远远不够的,在讲故事的同时,还要用文字为产品营造出气氛,激发出读者的潜在消费欲望。与单纯的文学作品相比,文案的结尾多出了一项任务,就是劝服。它需要让犹豫不决的读者下定决心去购买,让已经购买的用户重复购买。

那么,什么样的文案结尾既显得精彩,又能更好地提高转化率呢?

1 以情感共鸣打动人心

在文案结尾抒发情感,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深化文章主题,另一方面也能加深读者的阅读印象,并与文章中的内容形成共鸣。

比如,在一篇名为《63 岁才退休,“90 后”打工人该不该逃离北上广?》的文案中,结尾就写道:

为每个打工人,提供能够轻松享受的小美好。陪伴你们享受奋斗、享受生活、享受人生,是麦当劳多年来坚持用心传承的品牌使命。就算打工打到 63 岁,麦当劳也会陪你吃好每一顿!

这样的文案结尾虽然语言简洁,但令人感动,戳中了无数北上广奋斗者的心扉,营造了一种感人至深的氛围,与读者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转化率。

2 关联读者贴近生活

这种结尾方式读起来会让人感觉意味深长,能够引发读者更多的思考。

比如,网络上曾有一篇很火的职场文章,叫《为钱工作不可耻,但是可疑》,结尾是这样写的:

所以,当你的工作失去了意义时,不如冷静地问自己,目前的工作,到底是否符合你的“基因”?如果不是,你或许可以回忆一下,在过往的经历中,有哪件事能够让你集中精力、忘却时间、忽略外在的声音,并时不时体会到莫大的成就感。

毕竟,能决定你职业价值的不全是钱,还有努力的意义。

这样的结尾就与读者自身相关联,让读者从文章中看到了自己,并开始思考自己能从工作中获得什么价值、如何提升自己。

3 以号召方式鼓舞人心

在文案结尾发起号召,也是不少创作者常用的写作手法,这类文案结尾往往适用于行动力强的文案内容。

比如,在一篇关于如何用手机摄影的文案结尾,作者就写道:

欢迎有好照片的手机摄影朋友,投稿到公众号后台。

如果你想提升摄影技术,这些大咖的书能帮助到你!

作者还刻意将最后一句话用红色加粗字体,并在最后放上了几本有关摄影的图书供读者选择,呼吁读者通过下面的书籍提升自己的摄影技术。

4 以话锋转折揭示正题

有些时候,文案如果营销色彩太强烈,可能会令读者反感。但有一些文案却故意为之,把产品信息硬生生地摆出来,却还能让读者无比期待,想快点等着营销广告出来。这种方式就是画风的“神转折”。

这类文案风格通常是把营销信息植入到娱乐化、知识型的内容中,刚开始用较长的篇幅讲一些与品牌、产品无关的故事,结尾处话锋突然转折,揭晓谜底,让读者看到文案真正要表达的内容。而事实证明,读者很“吃这套”,经常会在评论中称“这波广告打得猝不及防”。

比如,时尚芭莎公众号曾发布过一篇阅读量超 10 万的推文,名为《延禧攻略完结的第一天,想她》。这篇文章是在 2018 年的爆款剧《延禧攻略》大结局之际,对剧情来了个通篇回顾,深度剖析剧中人物。而正当读者意犹未尽的时候,突然加入一则广告,提醒大家:剧虽已播完,但美丽可以继续。文案的结尾处是这样写的:

重重宫门深锁之中或有输赢,可百年之后,女孩们却因为各自不同的美丽同享灿烂——你看,每一个女人都该是不一样的颜色,都该有各自丰富耀眼的人生。

美在“型型X色色”。这世间,终因我们而绚烂。《延禧攻略》大结局,“型色攻略”已开启,你们准备好了吗?

这种结尾方式主打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当读者正完全沉浸于文案内容之中时,突然来个转折,带出产品广告。虽然会让读者感到意外,但因为有前面内容的铺垫,也并不会感到反感,甚至还会因为喜欢前面的内容而直接选择下单支持,转化率也随之提升。

6

不怕文案长,就怕招数少

在这个一切都追求快节奏的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也日趋碎片化,多数人都喜欢读一些篇幅短小、风格轻松的内容。这时,如果想让读者耐心读完一篇带有营销性质的长文案,可能会变得很困难。

但是,站在营销角度来说,长文案往往有着更好的营销效果。因为字数多,传递出来的信息就会比较全面,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同时,通过文字的渲染,也有利于将读者引向营销所要营造的氛围当中。尤其是对于那些有着较多复杂的新技术、专业的名词解读,以及一些需要深度解析的卖点,都需要篇幅较长的文案来实现。

如何让长文案更加吸引读者,让读者产生代入感?

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合理的结构+文字表达技巧”。下面四种文案创作方式,哪怕你的文案内容很长,也可以有效将读者带入其中。

1 将长段分开,化繁为简

很多人在阅读一篇文章时,经常会感觉里面的字数特别多,并且还是一整段一整段的,读起来非常累。有时可能还没开始读,看到大段的文字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

如果你不想让读者产生这种感觉,在创作文案时就要注意优化这些大段的内容,可以从文中选出几个比较明显的分界点,然后直接按回车键,将大段内容分解为几个小段落,甚至可以按句、按词去切分。切分完后你会发现,不但阅读起来不吃力,文案风格看起来也更轻松活泼。

比如,在肯德基的一篇宣传文案中,作者写了一段关于“美学”的知识。为了让读者的阅读感更好,就将其按句子切成了小段:

再说美学,

它可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

简而言之,就是不断追求研究对象的各种美感,

而好吃的美食当然也要美学加持才更给力!

细致运用 1/4 英寸切割方式的肯德基,

精心塑造了薯条高颜值的比例与外形,

小小的薯条里面蕴含了讲究的美学,

这样高颜值又好吃的神奇薯条,

能让人不爱吗?

这种按句子来分段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文案的可读性,尤其是读者利用手机阅读时,一句一行,居中排列,语气又自带节奏,阅读体验会非常顺畅。

2 用小标题串联上下文

把一段较长的文案分成小段,不但能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还能让文章看起来更有层次。

一般来说,小标题可以从一段文字的大意中提炼,便于那些不愿意或没时间阅读全文的读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知道你的文案接下来写的是什么。为了激发读者兴趣,你也可以抛出一个问题,或者列出一些惊人的数字,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如果觉得提炼小标题比较难,也可以从后文中提炼一句话,放在两段文字中间,这样也能帮助读者缓解阅读的疲劳。

3 巧妙运用过渡性词语或语句

有些时候,两句话或两段文字之间明明有联系,但读起来总显得很生硬,不够顺畅,这时就需要巧妙地使用过渡性的词语或语句。这些词语或语句可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让文案读起来更加顺畅、自然。

比如,有这样一段文案:

香水对于女人来说有多重要?用香水可以让女人更加自信、更加性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好的心情从使用香水开始。

文案中的每句话好像都没问题,但放在一起,读起来却很生硬。如果我们加入一些过渡词,如下所示:

香水对于女人来说有多重要?

想象一下,一袭红裙的美人款款向你走来,还没有看清面容,便嗅到了她身上的致命芳香。其实,你也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香气。更重要的是,比起取悦他人,你更应该取悦自己。

相比之下,第二段文案读起来更加顺畅,原因就是第二段文案中加入了一些过渡词,使整段的语气节奏放缓,读起来也更有感觉。

4 文案中少用形容词

有些创作者喜欢在文案中使用形容词,觉得读起来很有美感,但如果通篇都是华丽的辞藻、复杂的修辞,就会弱化营销的重点,令整篇文案显得华而不实。

读者需要的永远是精准的信息,你的文案也必须为他们提供容易感知、容易理解的精准信息。

比如,“这个盒子很小巧”“一只 2.5 千克的超轻行李箱”“那座房子看起来十分梦幻”,这些描述读起来倒是挺有美感,但却不够精准,读者也弄不清到底这个杯子有多“小巧”,2.5 千克的行李箱有多“超轻”,房子有多“梦幻”。

如果你把其中的形容词换成名词或动词,读起来就会更精准。比如:“这个盒子,就像火柴盒一样小。”“这个行李箱的重量,只有 4 瓶矿泉水那么重。”“那座房子看起来就像是皇帝的宫殿。”是不是感觉更精准了?

小米在宣传一款体重秤时,曾这样描述:“喝杯水都可感知的精准。”如果只用“精准”这个形容词,用户是无法想象出它到底有多精准的。但加上了“喝杯水”这个具体的概念,用户马上就能理解这款体重秤的精准程度,由此也立刻产生了代入感:自己喝一杯水,就能测出体重差异来。 SMN4p7N0OxHLg7NEbCCvMaKCPQ0pmHJB8bYM2iQKtl0Mre3yjNDwlObD0N7tMf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