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与致谢

2020年5月19日,我收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武向平院士的邮件。他希望我能够翻译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爱因斯坦科学教授菲利普·詹姆斯·埃德温·皮伯斯(他在非正式场合下自称吉姆·皮伯斯)即将出版的著作 Cosmology’s Century: An Inside History of Our Modern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 。能够翻译天文学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著作,我深感荣幸,因此当天立刻接受了这个任务。但我也深感责任重大,唯恐不能胜任。众所周知,皮伯斯教授在获诺贝尔奖之前已经享誉国际天文界。在当今在世的研究者中,他是宇宙学界公认的领军人物。他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出版的三本宇宙学巨著《宇宙的大尺度结构》( The Large-Scale Structure of the Universe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1980),《物理宇宙学》( Physical Cosmology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1971)和《物理宇宙学原理》( Principles of Physical Cosmology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1993)构建了20世纪宇宙学尤其是宇宙结构形成的理论框架,引领了几个时代的宇宙学研究潮流,已成为宇宙学界的必读教科书,几乎全世界的宇宙学专业科学家都从中获益。我和武向平院士一致同意将这本书的主书名“Cosmology’s Century”翻译成“百年宇宙学”。1917年,爱因斯坦“胆大包天”地将广义相对论应用于整个宇宙,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宇宙学考察》(Cosmologic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这篇论文成了现代宇宙学的奠基之作,标志着现代宇宙学的诞生,距今已经超过一百年。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现代宇宙学之父埃德温·哈勃(1889—1953)在1925年测定了M31(仙女座星云)的距离,使我们“走出”银河系,认识到“天外有天”。1929年,他进一步发现了哈勃定律,证明宇宙在膨胀。这使现代宇宙学在全面的意义上(既有理论又有基于观测的检验)诞生了,这一成就距今也近百年。

皮伯斯教授于2006年第一次访问中国。11月21日至23日连续三天,他受邀在清华大学理学院报告厅(郑裕彤讲堂)和高等研究中心地下报告厅做了题为《膨胀的宇宙》(The Expanding Universe)、《宇宙学检验》(The Cosmological Tests)和《宇宙学的开放问题》(Open Issues in Cosmology)的三场学术报告。我那时恰巧在世界实验室资助下,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国内宇宙学界有多名权威和同行受惠于此项目),因此很遗憾错过了现场聆听皮伯斯教授学术演讲的机会。六年后的2012年3月28日,皮伯斯教授在arXiv上刊登了一篇综述文章“The Natural Science of Cosmology”(arXiv: 1203.6334),这篇文章后来正式发表在《第七届国际引力和宇宙学大会论文集》[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ICGC2011),IOP Publishing,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484 (2014) 012001]中。我读过这篇文章后感觉很有意思,文章虽然不长,也不是那么精致,但也是大人物写文章的风格。当天我给皮伯斯教授发了邮件,顺便向他介绍了我带领学生从2006年起在国际上首次开展的哈勃参量[H(z)]宇宙学的系列研究工作。他很快在3月29日给我回了邮件,对于我们的哈勃参量研究设想做了肯定:“你的建议是使用红移之间的时间间隔,这很有趣。”(Your proposal to use instead intervals of time between redshifts is interesting.)这里“intervals of time between redshifts”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从一对星系的红移差和年龄差可以得到哈勃参量数据(the Observational Hubble parameter Data,OHD)。直到今天,我带领学生仍活跃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发表SCI论文近百篇,单篇论文最高引用近800次,并获得了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二等奖。

尽管翻译团队的成员背景丰富,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原天文系本科毕业生、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天文系硕士、中国国家天文台博士和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和天体物理研究所博士后刘思琦同学,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翻译专业硕士马煜同学,以及在宇宙学领域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我,翻译皮伯斯教授的这本书仍然是一个艰苦的历程。团队成员为保证翻译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做了诸多努力,如仍有不足,望诸位读者海涵。本书原著的写作语言深奥艰涩,所用句式也十分复杂。这本书虽然英文写作水平不算上佳,但详细地记录了皮伯斯教授对宇宙学发展历程的总结、反思与展望,仍十分值得一读。

本书的学术价值极大,但并非一般的高级天文学科普读物。书中公式和图示很多。严格而言,这本书最适合天文学专业的研究生阅读。当然,这本书也适合对宇宙学感兴趣的物理系和天文系高年级本科生初步阅读。具备高中数理水平的读者也可以为将来的研究志向粗略阅读本书,以培养对宇宙学的兴趣,开阔宇宙学知识的眼界。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开始肆虐中华大地。在之后的三年中,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奋力抗疫,保证了中国的和谐稳定发展,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强大的、负责任的中国。2022年12月初,病毒毒性大幅减弱后,全国放开疫情防控,本书最后的翻译与校对也在此时完成,近三年的翻译和校对过程恰好与我国的三年抗疫过程重叠。之后,又经过两年半的深度校对,本书终于得以出版。

特别感谢皮伯斯教授欣然为本书中文版写了致中国读者的寄语以及武向平院士的推荐和大力支持!感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和珠海校区文理学院郑国民教授在本书最后的校对中给予的极大帮助!谨以本书献给已逝的母亲韩玉珍(1939.07.10—2020.08.26),她在本书的翻译期间永远离开了我们!

张同杰
2025年5月25日 y+YjbBMDM9o2fKeNbliRHZxXNCvQkIobEzj7kP8WievFygwOFXsFg46wxmuyM1D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