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普遍认为,100多年前,苏格兰人托马斯·卡莱尔将经济学称为“沉闷的科学”,因为它看起来枯燥乏味,毫无趣味且模棱两可,经济学中充斥着“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字眼。据说,哈里·杜鲁门曾经说过,为了避免含混不清,他想要能够提供明确意见的“独臂经济学家”。事实上,卡莱尔的想法与此截然不同。卡莱尔想要提醒我们,稀缺性无处不在——我们必须在相互竞争的满足感之间、在今天的困境和明天的困境之间、在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和目标之间做出选择。最重要的是,这个严厉的苏格兰人强调,凡事都有代价,不付出劳动和牺牲就不会有任何成果。
诚然,许多人都认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是沉闷的,也可以说是异常无趣的。有这样一个定义写道:“经济学家拥有处理数字的优秀能力,但不具备成为会计师的个性。”经济学家的形象之所以受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喜欢隐晦难懂的文字、高深莫测的图表,而且过度使用数学知识。此外,当碰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时,他们常常不愿承认。
为什么那么多笑话把经济学当作笑柄?为什么学生们在面对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时常常会变得目光呆滞?在我看来,症结在于经济学家普遍不以文笔见长,加上大多数经济学教材过于依赖代数运算和复杂的图表。此外,鲜有经济学家能成功地传达出经济学分析的魅力,或能充分揭示其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查尔斯·惠伦的这本书颠覆了这一切。惠伦拥有一种与点石成金相反的能力,他倘若触碰金子,会使其生机盎然。
这本书独树一帜,书中没有方程,没有难以理解的行话,也没有高深莫测的图表。虽然经济学理论的基石很可能就是方程与图表,但惠伦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将方程和图表化繁为简,并以平实易懂的语言阐述它们。他提炼出了经济学最本质的内容,有力证明了“思路清晰的经济学家”并非矛盾之词。
在这本书中,我们会看到对经济学家的诸多批评未必公正。经济分析是一项艰深而复杂的课题,在很多情况下,它比物理学更为复杂。物理学可以巧妙地解释简单的孤立系统,比如行星绕太阳公转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但即便是物理学,在理解自然界现象方面也存在困难。天气预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气象学家尽管拥有复杂的卫星观测系统和精密的天气预报模型,也常常无法改进诸如“明天的天气会和今天完全一样”这种非常简单的预报模型。可以肯定的是,此类惯性模型会遗漏所有转折点,但总体上保持着出色的表现。当被问及如何对全球变暖等问题进行长期预测时,预报员给出的预测范围之广会反衬出经济预测的相对精确性。
经济学比自然科学更难,因为经济学家通常无法进行可控的实验室实验,而且人们的行为并不总是可预测的。行为经济学作为一个全新的分支,结合了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的洞见,因此备受瞩目,但经济学家仍然无法精确地预测个人行为。但是,未能无所不知并不意味着经济学家一无所知。经济学家确实知道个人行为深受激励因素的影响。经济学家也确实知道有许多逻辑规律,而且经济学家的知识也在不断积累。经济学家明确知道,有卖就有买,而且明显的获利机会很少被忽视——这正是支撑证券市场高度有效理论的基本观点。
尽管经济学可能并不精确,但它对人们的生活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在政府决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学家影响着政府的各个部门。长期以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同时遏制通货膨胀一直被视为政府经济学家的任务。还记得比尔·克林顿在1992年美国总统竞选中最成功的竞选口号吗?“笨蛋,关键是经济!”以美国为例,从促进竞争、抑制垄断(美国司法部)到控制污染(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再到提供医疗服务(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各政府机构的主要职能无不蕴含着关键的经济考量。事实上,你很难想象任何关乎社会、税收与财政支出、国际关系、农业或国家安全的政治决策,不会产生经济后果。无论政治家如何质疑经济学家在处理这些问题上的能力,经济学家的建言始终不会被忽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经写道:“许多实干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的影响,却往往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而那些当权狂人信奉的其实也不过是若干年前末流文人狂妄思想的零碎。”
经济学家对商界和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在逐渐扩大。富达投资集团麦哲伦共同基金的前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曾说,如果你与经济学家交谈14分钟,你就会浪费12分钟的时间。也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在人们经常根据金融经济学家开发的技术来评估专业共同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不仅如此,经济学家还影响着无数其他商业决策。他们为通用汽车和宝洁等各类公司预测产品需求。他们大量受雇于以战略规划、库存控制为主营业务的咨询公司。他们通过经济分析对预期收益和风险进行权衡,从而帮助投资公司建立证券投资组合。他们就股息政策和负债对公司普通股价值的影响向公司首席财务官提供建议。在金融市场上,各大期权交易所的交易员手持装有经济模型的电脑,模型会给出看跌期权和看涨期权的交易价格。无可否认,经济分析对投资者、生产者和政策制定者都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普通消费者还会发现,经济学可以阐明许多令人困惑的日常问题。为什么个人购买医疗保险如此困难?为什么许多店铺做的汉堡可能更好,但人们依然会在公路边的麦当劳前停车?为什么许多院校教学质量与“名牌”大学相当且学费低廉,但许多人依然在申请“名牌”大学?你有没有想过,“逆向选择”、“公共物品”和“囚徒困境”这些常见术语与日常生活有什么关联?这些都是这本精彩的书所讨论的主题。
人们常说,如果你问10位经济学家同一个问题,就会得到10个不同的答案。但我敢打赌,如果你问10位经济学家为什么纽约市会出现出租车和公寓短缺的情况,他们就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限制出租车牌照数量和实施租金管制是制约这些商品和服务供应的原因。当然,在许多领域,经济学家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国际自由贸易可以提高贸易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征收关税和进口配额限制则有损整体福祉。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租金管制会降低住房的供应量和质量。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预测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将导致经济收缩。我自己在美国政府工作的经验表明,经济学家(无论是保守派共和党人还是自由派民主党人)之间的分歧,远远小于经济学家与其他学科专家之间的分歧。政见截然不同的经济学家在大多数问题上意见一致。两党内的多数经济学家很可能联合起来,与各自政党内部的政治家阵营形成对立。
我认为,原因在于经济学家审视世界和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经济学家在思考时,会结合供求等简化模型进行一连串的演绎推理,其中涉及在特定约束条件下权衡取舍。他们以放弃另一种选择的潜在收益来衡量当前选择的成本。他们以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即从有限的资源中获得最大的收益。他们采用边际主义或增量主义的方法。他们会问,付出额外成本能带来多少额外收益。他们认识到资源有多种用途,不同资源可以相互替代,以实现预期的结果。此外,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赋予个体自主选择权有利于增加福祉,并认为竞争性市场是体现个体选择的高效机制。虽然所有经济问题都涉及规范性问题(关于应该如何的观点),但经济学家通常采用一种分析方法,该方法通常会对“价值”问题进行抽象化处理或至少淡化处理。
这本书堪称一部均衡且极其全面的巨著。它肯定了自由市场在改善人们生活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并阐述了为何计划经济难以提升公民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这本书明确指出政府在构建法律框架以确保市场机制正常运作,以及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肩负的关键职责。作者深谙政府在矫正自由市场造成的环境污染等不良外部效应,以及在私人市场无法生产本国公民所需的某些商品方面发挥的作用。
你是否想过,为什么马海毛生产者能数十年如一日地从美国联邦政府获取补贴?惠伦解释了催生此种现象的政治和经济原因。你是否真的明白为什么本·伯南克经常被誉为美国第二有权势的人?惠伦会为你揭开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影响的神秘面纱。你是否觉得,自己从未完全理解电影《颠倒乾坤》的最后一幕,即坏人在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被彻底击败的情节?惠伦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你解释供求理论。你是否曾思忖,那些反对全球化的人是否言之有理,经济一体化程度降低,是否会对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更有利?惠伦会把这些问题解释得清清楚楚。当你在报纸上读到有关当前经济问题的争论时,你是否常常对各方针锋相对的观点感到困惑和沮丧?惠伦抽丝剥茧,剖析术语,穿透政治,揭露问题本质。在这一过程中,他成功地将这门“沉闷的科学”转化为经济学与政治学在国家话语与政策结构之中的生动交织。
惠伦撰写了一本可读性极强的经济学指南。通过揭露经济学的核心要义,他引导读者成为更明智,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今重大经济问题的公民。他让我们看到,经济学可以不用图表和方程式来解释。他证实了经济分析完全可以趣味盎然。这本书可以作为大学和高中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有益补充。更重要的是,它本身就可以作为经济学的入门读物,改变那些认为经济学研究枯燥乏味、毫无乐趣的人的既有看法。我屡次萌生撰写一本经济学入门图书的念头,却总被其他事务牵绊。倘若我付诸实践,这本书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模样。
伯顿·G.马尔
基尔新泽西州普林斯顿
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