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想起近日薛宝钗生病了,便来到梨香院看望。他见过薛姨妈后,便来到里间,一掀开半旧的红绸软帘,只见薛宝钗坐在炕上做针线,一身半新不旧的衣服,她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沉默寡言,安分守己。宝玉一面看着她,一面问:“姐姐可好些了?”宝钗抬头见宝玉来了,连忙起身含笑答道:“已经好多了,多谢你记挂着。”说着,让他在炕沿上坐了,又命丫鬟莺儿斟茶来。一面又问老太太和姨娘安、别的姐妹们可好,一面看宝玉脖子上挂着的长命锁、 记名符 [1] ,还有一块出生时衔来的宝玉。宝钗笑说道:“成天听人家说你的这块玉,可还未曾细细地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说着便挪近前来。宝玉也凑了上去,从脖子上摘下玉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在掌上,只见它如雀卵般大小,灿若明霞,莹润如酥,边沿又有五色花纹缠护,正面写着“通灵宝玉”,还有一行小字写的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背面刻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宝钗细细看着,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丫鬟莺儿听了,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倒像是一对儿。”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快也让我赏鉴赏鉴。”宝钗道:“你别听她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央求道:“好姐姐,你都瞧了我的呢,就让我看看吧。”宝钗被他缠不过,只好解开排扣,从脖子上将那金灿灿的项圈摘了下来。项圈上有一只金锁,宝玉小心翼翼地托着锁看,正反两面各有四个篆字,写的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宝玉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笑着说:“姐姐的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 錾 [2] 在金器上……”宝钗不等她说完,便吩咐她快去倒茶。
宝玉突然闻到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于是问道:“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宝钗笑道:“我最怕熏香了,这是我早起吃的丸药的香气。”宝玉笑道:“什么丸药这么好闻?好姐姐,给我一丸尝尝。”宝钗笑道:“又胡闹了,药哪有乱吃的?”
俩人正说话间,忽然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音未落,林黛玉已走了进来,一见到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得不巧了!”宝玉忙起身笑着让座,宝钗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接着又解释道:“要来一群人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隔开了,岂不是天天都有人来?这样既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怎么还不明白我的意思?” [3] 宝玉看见她外面穿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便问道:“下雪了吗?”用人们答道:“下了半天了。”宝玉道:“你们可带我的 斗篷 [4] 来了?”黛玉赶紧说:“你看是不是,我一来他就要走了。”宝玉笑道:“我何时说要走了?只不过让她们拿来斗篷预备着。”宝玉的奶妈李嬷嬷于是叫丫头去取斗篷来。
这时,薛姨妈已摆出几样茶果来留他们吃茶。宝玉笑道:“吃这个得有酒才好。”薛姨妈便令人去拿最上等的酒来。宝玉又说:“不必温酒了,我只喜欢吃冷的。”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读书,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是热的吃下去,发散得就快,若是冷的吃下去,就会凝结在身体内,要五脏去暖它,岂不伤害身体?你以后再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听她说得有理,便放下冷酒,命人去温一温。
黛玉嗑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恰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来给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含笑问她:“谁叫你送来的?哪里就冻死我了?”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让我送来的。”黛玉接过来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她的话。平日我说的,你全当耳旁风,人家只说一句,你就当圣旨了!”宝玉听到这话,知道黛玉是借此 奚落 [5] 他,也不好说什么,只好笑了笑。宝钗素知黛玉的脾气,也并不介意。只有薛姨妈说道:“你向来身子弱,经不得冷的,她们记挂着你还不好吗?”黛玉笑道:“姨妈有所不知,幸亏我今天是在姨妈这里,倘若在别人家,人家看她们巴巴地从家里送个手炉来,还当是小看他们家里没有这东西呢。”薛姨妈道:“你太多心了,才会这样想。”
说话时,宝玉已经喝了三杯酒,李嬷嬷忙上来阻拦。宝玉正喝在兴头上,便央求道:“好妈妈,我再喝两盅就不喝了。”李嬷嬷道:“老爷今儿在家,你可要当心他查你背书!”宝玉听了这话,便垂头丧气地慢慢放下酒杯。黛玉忙说:“别扫大家的兴!舅舅若叫你,就说让姨妈留住了。”一面轻轻地推了宝玉一下,一面悄声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没想到这话让李嬷嬷听到了,她说:“林姐儿,你就不要再帮他说话了。你要是能劝劝他,只怕他还肯听。”林黛玉冷笑道:“我哪里有帮他说话?我也犯不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平常老太太还让他喝酒呢,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喝几口,你却不让。难道你是把姨妈当作外人,怪我们在这里喝酒?”李嬷嬷听了,又气又急,说道:“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宝钗也忍不住笑了,在黛玉腮上轻轻一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薛姨妈赶紧说:“别怕,别怕,我的儿!只管放心吃,有我呢。干脆在我这里吃了晚饭再走,即便醉了,就睡我这里罢。”宝玉听了,方又提起兴致来。
宝玉和黛玉在薛姨妈处吃了晚饭,又喝了一会儿茶。见宝玉并没有喝得太醉,薛姨妈才放了心。黛玉见天色晚了,便问宝玉道:“你走不走?”宝玉喝了酒,有些困倦,强打起精神道:“我和你一同走。”黛玉于是起身道:“咱们来了一整天,也该回去了。还不知道那边怎么找咱们呢。”说着,二人便起身告辞。
小丫头见宝玉准备离开,忙捧过斗笠来,宝玉把头略微低一低,让她给戴上。那丫头刚把斗笠往宝玉头上一戴,宝玉便道:“蠢东西,你手脚也轻些!难道没见过别人怎么戴的?还是我自己戴吧。”黛玉道:“啰唆什么,过来,我瞧瞧吧。”宝玉忙走近前来,黛玉用手理一理宝玉的头发,轻轻地把斗笠戴在宝玉头上,又将他头上的 簪缨 [6] 露在斗笠外面。整理完后,仔细地看了看,说道:“好了,披上斗篷吧。”宝玉于是接过斗篷披上,薛姨妈又命两个用人护送他们回到贾母房中。
宝玉回到自己的卧室后,只见书案上放着笔墨,丫鬟晴雯最先迎接出来,笑说道:“你倒好啊,让我研了那么多墨,早起高兴只写了三个字就丢下笔走了,哄得我们等了一日。快来给我写完这些墨才行!”宝玉这才想起早起的事来,笑着问道:“我写的那三个字在哪里呢?”晴雯笑道:“你肯定是喝醉了,你出去时嘱咐我把字贴在这 门斗 [7] 上,这会儿反倒问我?我生怕别人贴坏了,亲自爬梯子上去贴的,这会儿我的手还是冻僵的呢。”宝玉听了,笑道:“是我忘了。你的手冷,我替你暖一暖。”说着便伸手拉过晴雯的手,一起仰头看着门斗上新写的三个字。
这时,黛玉来了,宝玉笑道:“好妹妹,你别撒谎,你看这三个字哪一个写得好?”黛玉仰头看见里间的门斗上新贴了三个字,写着“绛云轩”。黛玉笑道:“个个都好。怎么写得这样好呢?明儿也给我写一个匾吧。”宝玉高兴地笑道:“你又哄我呢。”
黛玉走后,宝玉酒劲上来了,困倦得很,袭人等把宝玉扶到炕上,给他换了衣服。宝玉嘴里还在喃喃地说着话,眼睛也睁不开了,头一挨枕头便睡着了。 袭人伸手从他脖子上摘下那块通灵宝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子底下。 [8]
黛玉说话尖酸刻薄,实际上源自她对宝玉的一片真心。黛玉一直觉得自己寄人篱下,无依无靠,唯一的依靠便是宝玉,可以说宝玉是她的精神支柱,和宝玉在一起是她坚持的信念,因此她特别在乎宝玉,即使所有人都欺负她,唯独宝玉不行。正因为太在乎,才心生诸多不满,于是出语刻薄,而言语上的强势更衬托出她内心的脆弱。
[1]
【记名符】
古代儿童的佩戴物,用以辟邪祛祟,祛病延年。
[2]
【斗篷】
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
[3]
【錾(zàn)】
在金石上雕刻。
[4]
【接着又解释道:“要来一群人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隔开了,岂不是天天都有人来?这样既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怎么还不明白我的意思?”】
分析:如此强词夺理,黛玉看见宝玉与宝钗亲密相处的情形,已不由自主地流露出酸意。
[5]
【奚落】
讥讽,嘲笑。
[6]
【簪缨】
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定在头上。
[7]
【门斗】
在屋门外设置的小间,有挡风、防寒作用。
[8]
【袭人伸手从他脖子上摘下那块通灵宝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子底下。】
分析:袭人细心、体贴,这样做宝玉第二天佩戴玉时就不会冰着脖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