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原文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文

防备周密时,会使人斗志松懈,从而产生轻敌麻痹的思想。对于司空见惯的现象,人们往往就不再对它产生任何怀疑。因此,隐秘的事情常常是以公开的形式做掩护,而不是与公开的形式相对立。这就是《易经》中所说的“太阳”与“太阴”相反相成的道理。

按语

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 谋士 [1] 之所为也。如:开皇九年,大举伐陈。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拔之。

译文

实施密谋诡计,不能在背着人、隐秘的地方偷偷进行。半夜里偷东西,在僻静的小巷里杀人,都是愚蠢、鄙俗的人才干的事,真正的谋士是不屑于这样做的。如开皇九年,隋兵讨伐陈国。在此之前,隋将贺若弼驻防江岸,每当轮换驻防时,都会在历阳集结,竖起大量的旗帜,营帐遍布田野。陈国以为隋军要大举进攻了,于是调动全国的兵马备战。然而,当他们发现这只是隋军在换防后,陈国的军队又解散了。久而久之,陈国习以为常,见到这种情况便不再设防。等到贺若弼真的率领大军渡江时,陈国的军队完全没有察觉,因此隋军得以突袭并占领了南徐州。

讲解

此计名出自《 永乐大典 [2] ·薛仁贵征辽事略》,源自一个有趣的传说。

“瞒天过海”是使用伪装的手段进行掩护,利用机会,趁对手放松警惕时突然行动,取得成功。例如,表面上装作马上就要采取行动,让对方保持戒备,而实际上却不采取任何行动,如此反复伪装,使对方以为是在虚张声势,时间一长对方就会慢慢放松警惕。这个时候,迅速抓住对方的疏忽,乘虚而入,给予致命的一击。总之,是采取各种隐蔽措施,躲过敌方的侦察、监视和封锁,顺利地实现我方的目标。

“瞒天过海”的关键在于一个“瞒”字。瞒得过就会大功告成,瞒不过则弄巧成拙。但是,“瞒”只是一种手段,“过海”才是最终目的。因此,一定要善于抓住“天”的弱点设计谋略,让“天”变瞎变聋,才能最终达成目的。

在实施“瞒天过海”之计时,要注意几个方面:

一、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行动之前,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得越好,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如何“瞒”住对方是最重要的前提。

二、转移对方的注意力。为了更好地瞒住对方,甚至可以想办法把对方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

三、虚虚实实。如对方的注意力很难转移到其他地方,那不妨用假动作迷惑对方,使其放松戒备,真行动时才能一击即中。

而破解“瞒天过海”,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做到谨慎细心。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无论事情做得怎样严密,总是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的,因此,在发现可疑之处时,便不能轻易放过,而是要见微知著,顺藤摸瓜,摸清对手的真正意图。

二、加强戒备。即便是在我方已经胜券在握的情况下,也不要放弃对敌方的严密监视和控制,随时随地掌握敌方的动向,一发现对方有什么新的动向,即刻采取相应的行动,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积极补救。“过海”并不是瞬间就能完成的,战场上的胜负也不可能在一刹那就决出。意识到敌人正在“过海”就必须穷追不舍,即便是对方已经渡过大海,也应该乘其立足未稳之时狠击之。

战例
孙膑装疯与减灶 [3]

东周后期,经过春秋时代不断的战争,许多小国都灭亡了,最终形成了秦、楚、齐、赵、燕、魏、韩七雄并立的局面。它们谁都想统一天下,于是不断地互相打仗,所以这个时期被称为战国时代。

魏国人庞涓和齐国人孙膑都跟着鬼谷子学习,庞涓学成后决定回魏国去,临走时与孙膑约定,如果自己得到魏王重用,一定向魏王举荐孙膑。

庞涓回到魏国后,很快得到了魏惠王的赏识,被封为将军。随后,庞涓指挥军队同卫国和宋国开战,打了几个胜仗,从此,庞涓成了魏国上下皆知的人物,更得魏惠王的宠信。

春风得意的庞涓高兴了好一阵子,又突然沉寂下来。原来他有了心病:论天下的用兵之法,除了孙膑之外没人能赶上自己了。一想到孙膑,他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按照当初的诺言办吧,就得把孙膑推荐给魏惠王,孙膑的声名威望很快就会超过自己;不履行当初的诺言吧,孙膑一旦去了别的国家,施展起才能来自己也不是他的对手。庞涓寝食不安,日夜思谋着对策。

一天,正在山上攻读兵书的孙膑,接到庞涓差人秘密送来的一封信。信上庞涓先叙述了他在魏国受到的礼待重用,接着又说,他向魏惠王极力推荐孙膑,到底把惠王说动了,请孙膑到魏国就任将军之职。孙膑看了来信,想到自己就要有大显身手的机会了,立即赶往魏国的都城大梁。

孙膑来后,庞涓大摆筵席,盛情款待。几天过去了,就是没有魏惠王的消息,庞涓也不提此事,孙膑不便多问,只好耐心等待。一天,屋外传来一阵吵嚷声,他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就被闯进屋子的兵士捆绑起来,随即,有官吏来宣布孙膑犯有私通齐国之罪,奉魏惠王之命对其施以膑足、黥脸之刑。就这样,来不及为自己辩白一句的孙膑被处以 膑刑 [4] ,脸上也被刺上罪犯的标志。原来,庞涓把孙膑骗来之后,即在魏惠王面前巧言诬陷,使孙膑被处刑,从此成为一个废人,再也逃不出自己的掌心。

孙膑恨得咬牙切齿,但也明白,要想报仇,必须先想个脱身之法。

不久,孙膑就“疯”了,他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叫闹个不停。送饭的人拿来吃的,他竟连碗带饭扔出好远。庞涓并不相信孙膑会疯,便叫人把他扔到猪圈去,又派人偷偷观察。只见孙膑披头散发地倒在猪圈里,弄得满身是猪粪,甚至把粪塞到嘴里大嚼起来。听说了这些,庞涓认为孙膑是真疯了,从此对他的看管逐渐松懈下来。

孙膑装疯产生了作用,他便暗中加紧寻找逃离虎口的机会。后来,他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秘密地逃到了齐国。

这个时候,正值齐、魏争霸,交战不断。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田氏贵族在齐国取得政权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选拔文武人才,坚守边境,反抗外来的威胁。孙膑很快就见到了齐国的大将田忌,田忌十分赏识孙膑的才干,便将他留在府中,以接待上宾的礼节殷勤地加以款待。

公元前三四二年,庞涓带领大军进攻韩国。小小的韩国抵挡不住魏军的进攻,一时形势危急,遂接连派出使臣,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听取了孙膑的建议,一边答应韩国的请求,一边拖延时间。

一年后,当魏韩两军交战更为激烈、双方实力已大大削弱的时候,齐威王才派兵出战,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 军师 [5] 。田忌问孙膑:“魏军人强马壮,来势很凶。这一仗,我们该怎么打呢?”孙膑说:“魏军主力都在韩国,国内现在很空虚。我们不如去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庞涓得了消息,一定赶回去救。那时候,韩国的围就解了。魏军向来强悍,一直瞧不起我们齐国,而他的主帅庞涓又是个自高自大的人。这一回就利用他这个弱点,来打垮魏军。”田忌问:“怎么个打法呢?”孙膑把计划仔细说了一遍,田忌拍手叫好,就和孙膑带领大军,直奔魏国的都城大梁。

再说庞涓正在攻打韩国的都城,忽然听说齐国出兵去打大梁,带兵的是孙膑,不由得大吃一惊,急忙下令立即撤兵回国。等魏军回到国境,齐军进入魏国已经五天了。庞涓又急又气,带领人马紧紧追赶。谁知道追了一天,连一个齐兵的影子也没见着。傍晚来到齐军曾经宿营的地方,只见密密麻麻,遍地都是做饭的土灶。庞涓叫人数了数,足足有十万个土灶,足够上百万人做饭吃。庞涓心里暗暗吃惊,他没料到齐军有这么多人。

魏军又追了一天,还是没追上齐军,可见齐军宿营的地方,土灶减少了一半,只有五万个了,庞涓这才稍稍放心,命令魏军加紧追赶。

追到第三天傍晚,魏军探子向庞涓报告说:“齐军的土灶只剩三万个了,并且乱七八糟的。”庞涓听了哈哈大笑,说:“哼,我就说齐国的军队不行嘛!你们看,他们出兵才几天,士兵就逃跑了一大半!这一仗我们准能打胜!士兵们,追呀!”于是,庞涓把大队人马甩在后边,自己带着一队轻骑兵,拼命地追赶齐兵,想一下子捉住田忌和孙膑。

孙膑算定了庞涓的人马会在第三天黄昏赶到马陵。马陵这个地方两边都是高山,中间夹着一条小路。路边和山上,到处都是树木和野草,地势非常险要。孙膑就在两边高山上埋下了伏兵。

庞涓领着轻骑兵追了一天,果然在黄昏时到达马陵。他发现前边横七竖八地堆了很多砍倒的树木,把路都堵死了。庞涓哈哈大笑,说:“齐兵怕我们追上,才想了这个笨法子。士兵们,下马搬树!”

树搬完了,天也黑了,魏军大队人马也赶到了马陵。忽然,庞涓望见前面路边上,还留着一棵大树没砍倒,树干上隐隐约约有几个大字。他叫人拿火把一照,只见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庞涓大吃一惊,知道中了孙膑的计,转身就想逃走。就在这时候,两边山上火光通明,齐国的伏兵万箭齐发,喊声震天。魏国的人马死的死,伤的伤,乱成一团。庞涓眼见要被俘,只得抽出宝剑来自杀了。

自此以后,孙膑名震各诸侯国。

臭咸鱼掩秦始皇尸臭

公元前二一〇年十月,在小儿子胡亥与左丞相李斯的陪同下,秦始皇开始了第五次巡游。按照计划,秦始皇先是南至钱塘,在会稽祭奠了大禹,然后北上到达瑯琊。

到达平原津时,秦始皇突发重病,但整个巡游的车队并没有停下来。走到 沙丘平台 [6] 时,秦始皇驾崩了。原来,秦始皇预感到自己的情况不妙,在病危之时,特意让自己最宠信的宦官赵高草拟了一封给长子扶苏的 诏书 [7] ,要他将兵权交给蒙恬,赶往咸阳主持丧葬。但是,诏书写完还没有来得及交给使者,秦始皇就撒手人寰了。这封诏书和秦始皇的玉玺都由赵高保管,此事只有胡亥、丞相李斯和几名贴身宦官知道。

秦始皇巡游途中的意外离世让随从人员慌了手脚,让手握大权的丞相李斯犯了难。秦始皇一死,刚刚建立起来的大秦帝国怎么办?主政的丞相李斯决定秘不发丧,没有立刻起驾回京,而是按既定的路线继续巡游。

李斯这么做有好几个原因。首先,秦虽然统一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王朝,但是各国反秦的势力还很强,经常在暗中活动。如果这时候公布秦始皇的死讯,没有大量的官员、随从,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不足,势必会引起天下大乱,风险太大。

其次,秦始皇在世的时候既没有立皇后,也没有立太子,一旦公布秦始皇的死讯,很可能会引起皇室的权力之争,这同样蕴藏着巨大的政治风险。

秦始皇沙丘病亡后,他令长子扶苏速回咸阳处理后事的诏书并没有发出,而是被赵高扣押。赵高非常明白,这道遗诏对自己极为不利。一旦扶苏当上了皇帝,自己必定会受到冷落和排挤。唯有扶立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胡亥,才有可能保证自己日后的飞黄腾达。

于是,一个恶毒的计划在赵高的脑海中逐步形成了。他先是劝说胡亥假传始皇帝的圣旨,诛杀扶苏,自己当太子谋夺皇位。胡亥同意了赵高篡改遗诏的阴谋后,赵高又多次对丞相李斯进行威逼利诱,令其同意与他们合作。

为了掩饰秦始皇已经去世的真相,他们计划按照秦始皇生前定好的路线继续巡游,到达九原郡治所后,大队人马才从直道快速赶回咸阳,再向天下宣告秦始皇驾崩。

为了让随行的大队人马不起疑心,一切都像往常一样,该值班的宦官每天照样在秦始皇的车上值班,该上膳的时候照样送到秦始皇的车上,百官像平常一样向皇上奏事,通过值班的宦官批阅百官的奏章。

可是,秦始皇死于七月,正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虽然他乘坐的马车非常豪华,关上车窗里面很凉爽,可也不能防止尸体腐烂。秦始皇的尸体可以不被人看见,麻烦的是尸体腐烂的臭味无法封闭遮掩,怎么捂,怎么盖,也掖不住,藏不住。

在赵高、胡亥的帮助下,李斯弄来了好多臭咸鱼放在车上。这样,人们都以为臭味是咸鱼发出的。

回到咸阳后,他们才正式宣布秦始皇已死的消息,由太子胡亥继承帝位,史称秦二世。

为了掩饰尸臭而装上咸鱼,可以说,赵高等人这招“瞒天过海”能够顺利施行,关键还是在于他们成功地隐瞒了秦始皇的死讯,并利用手中的权力控制了局势。


[1] 【谋士】
出谋献计的人,有智谋的人。

[2] 【《永乐大典》】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命解缙等人主编,收录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原名《文献大成》。全书约三亿七千万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型类书。

[3] 【灶】
古代行军休息时,临时在地里挖的灶,用于埋锅造饭。

[4] 【膑刑】
削去膝盖骨。

[5] 【军师】
古代小说戏曲中所说的在军中担任谋划的人。

[6] 【沙丘平台】
在今河北邢台广宗县西北。

[7] 【诏书】
皇帝颁发的命令。 o5BYAv80BDXwHzRrxpvFmPfpXGq+HysSUpArvH/S4SKK2pHZ1KRMZsAXADFRnLS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