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让孩子考上名牌大学!”
捧着这本书的你,家里的孩子是不是在不久的将来要面临考试?
即使不是如此,我想你不仅对考试,对教育和育儿也有超乎常人的关心。
我有个儿子,他现在已经从国立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了。在他面临考试,尤其是大学入学考试时,作为母亲的我对东奔西走的狼狈劲儿如今记忆犹新。
我发现来听“断舍离”讲座的很多大人也非常关心考试、教育和培养孩子的问题。
我需要提前说清楚的是,“断舍离”并不是什么整理术。
面对各种问题,孩子需要独立思考,判断其是否“要、适、快”。因此,“断舍离”是培养孩子“思考力”非常有效的练习法。
所谓“要、适、快”,指的是一个东西对自己是否“需要、适合、舒服”
。这需要我们独立判断,不能让人替我们做判断。
话说回来,为什么我说断舍离与孩子的考试有关系呢?这与日本2020年高考制度的重大改革有密切关系。
很多人应该知道,“大学入学中心考试”在2020年要被废止了
。
而且,高考要求的能力从以前的“记忆力”变成了“思考力”,这一巨大的方向转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因此,2016年2月的初一学生及以后的孩子都要适应新高考制度,这就有必要从现在开始做准备。
像一些“1+1=2”的算术题或“写出历史年号”等只有唯一绝对答案的题目,只需要掌握某些技巧就基本上能解决。但是,对要考查“思考力”的新高考来说,仅仅靠在培训班学会的“小技巧”是难以应对的。
为了应对这个高考制度的重大改革,从学龄前到高中阶段,孩子不仅需要“公式、答案、解题方法”等知识量的储备积累,更关键的是要培养自身“独立思考,自我创新”的思考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参与度和参与方法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除了父母外,和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居住在一起的家庭,也要注意不仅要让孩子背诵答案和解题方法,也要引导他独立思考问题,培养他的创新能力(当然老师也应如此)。
再过四五年,所谓的“高考赢家”就会大换血。也就是说,新高考本质上考查的不仅是“量”,更是“质”,而“断舍离”恰恰是激发孩子的潜力,培养孩子真正需要的聪明才智的有效方法。
因为,孩子经过断舍离的不断锤炼,就能逐渐掌握亲身感受、独立思考、自我选择判断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从根本上支撑着他的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引导孩子,让孩子主动地进行断舍离,逐步地梳理自己的思维,整理自己的情绪,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对父母来说,也会产生想办法创新的乐趣,从而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为了孩子将来茁壮成长,亲子间的团队合作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这本书并不是单纯地将断舍离作为整理术来介绍,而是探索亲子关系的本质,以及如何实现亲子人生共赢的方法。
孩子走向社会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除了知识储备外,更重要的是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等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同理心、合作协调性等适应能力。我相信有社会经验的父母也能理解这一点。
高考虽然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节点而已,但是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高考是非常重要的节点。
从现在起,我们要先人一步,培养孩子去掌握应对未来的“思考力”。如果能更上一层楼,建立起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那就真是再好不过了。
走!让我们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