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新东西放进一间空无一物的屋子容易,还是放进一间东西堆得满满当当的屋子容易?”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父母必须革新自己以前的对于高考的固有概念。
面对高考的重大改革,学校教师自不待言,包括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在内的家长们也得反思自己是否能彻底抛弃“旧高考的常识”,真正接受“新高考的常识和价值观”。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高考要从以前的对“记忆力”的考查转变为对“思考力”的考查呢?
因为,我们要培养的孩子不再只属于本地这个小范围,他们必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舞台。
如今,随着经济体系的逐步成熟,国家逐渐走向全球化,企业也一定会朝海外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上一章提到的“多样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单纯填鸭式灌输知识点的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人是无法应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
诚然,知识很重要。因为人有了知识,才能去思考。但是,传统考试制度下有关学习能力的考查,因为过度偏向知识的死记硬背而长期受到诟病。
无论脑子里灌输了多少知识点,如果我们没有在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的话,是无法将其应用到全球化的工作中的。
如果父母这一代人不能适应这种社会发展潮流,无法摆脱以前的传统应试观念,不愿意接受新观念和新价值观,那么他们是无法创造一个能发挥孩子个性、激发孩子潜能的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