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去世后,晋惠帝即位,这时候西晋就走向了衰亡,吏治监察败坏,到了怀帝、愍帝时期根本无法扭转,所以被前汉灭亡。
晋惠帝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因为生了个聪明的儿子,所以晋武帝司马炎没有废他,后来即位,大权却掌握在丑陋的皇后贾南风手中。贾南风弄权终于导致了“八王之乱”,不久西晋就被匈奴刘渊所灭。晋惠帝之时,吏治就混乱不堪了。
众所周知,有一个成语叫“狗尾续貂”,这个成语最初之意就是形容吏治混乱的。《资治通鉴·晋纪六》载,永宁元年(公元301年),相国、赵王司马伦和孙秀派牙门赵奉诈称晋宣帝司马懿有神语说:“司马伦宜早入西宫称帝。”司马伦还让司马威逼夺晋惠帝的玉玺印绶,作禅让帝位的诏书,又派尚书令满奋持符节取来玉玺印绶,奉交给司马伦。司马伦便进入皇宫,即帝位,晋惠帝则从华林西门出宫到金墉城居住。
司马伦将晋惠帝尊为太上皇,改金墉城为永昌宫,立自己的世子司马荂为皇太子,将儿子司马馥封为京兆王、司马虔封为广平王、司马诩封为霸城王,都为侍中掌管皇宫军队。任命梁王司马肜为宰衡,何劭为太宰,孙秀为侍中、中书监、票骑将军、仪同三司,义阳王司马威为中书令,张林为卫将军,其余党羽都任命为卿、将,超过职级越级提拔的不可胜数,下至奴仆走卒,也都加封爵位。每次朝会,戴貂尾、蝉羽等高官饰物的人满座,时人为此编歌谣说:“貂不足,狗尾续。”
这一年,天下所推举的贤良、秀才、孝廉都不用考试,郡国掌管簿册的上计官吏及太学生年满十六岁以上的都任命为官吏;太守县令在大赦之日都封侯,郡中的小吏都为孝廉,县的小吏都为廉吏。当时府库的储备,都不够用来赏赐。封侯的人多,铸印都供应不了,有的就用无字的白板赐封。
但是在当时也有一些循吏。比如刘弘。《资治通鉴·晋纪七》载,晋惠帝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刘弘“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劝勉百姓从事农桑,放宽刑罚、减少赋税),官府与百姓都经济宽裕,百姓爱戴喜欢他。
晋惠帝去世后,皇太弟司马炽即位,是为晋怀帝。晋怀帝自身还不错,只是继晋惠帝时的动乱之后,东海王司马越又专政,所以不遇时,难以有作为,后来被前汉所虏,终遭杀害。大臣于是拥立年幼的司马邺即位,是为晋愍帝,不久即被前汉所虏,也被杀害。所以,晋怀帝与晋愍帝时的吏治监察无可称道。
另外,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还记载了西晋时期的前汉(匈奴人刘渊所立)国主刘聪在位的后几年吏治情况。《资治通鉴·晋纪十一》载,晋愍帝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前汉的中常侍王沈、宣怀、中宫仆射郭猗等,都受前汉国主刘聪的宠幸而掌权用事。前汉国主刘聪到后宫游玩宴乐,有时三日不醒,有时百日不出宫。自建兴三年冬天以来就不上朝,政事一概委托给相国刘粲,只有涉及大臣生死或官位任免时才让王沈等进宫报告。王沈等多不报告,而是以自己个人的私意来决断,因此朝廷的功勋旧臣得不到任用,而奸佞小人没几天就提拔为俸禄为二千石的高级官员。当时,军队战事较多,而将士们没有钱帛之赏,而后宫外戚之家,赐给僮仆,动辄几千万。王沈等人的乘车、服饰、宅第都超过诸位亲王,王沈等人的子弟及表亲担任郡守县令的有三十多人,都非常贪婪残暴,祸害百姓。由于吏治败坏,没两年刘聪去世后就导致了国乱(即靳准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