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公文写作思维与方法

1.1 公文写作的意义与价值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第三条规定,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公文作为一种正式、规范的书面文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可以有效传达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可以规范行为和决策,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公文的写作还可以保留历史记录,作为后续工作的参考和借鉴,加强组织形象和信誉,维护法律和秩序。公文可以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增强组织的形象和信任,确保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守与执行。公文写作的意义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传达信息与沟通交流:公文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通过公文可以准确、清晰地传达各种信息、决策和要求。公文的编写规范和准确性可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促进各级组织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2)规范行为与约束权力:公文作为一种正式文件,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作用。公文规范了各级机构和个人的行为,约束了权力的行使,保障了组织的稳定运行。通过公文的发布和执行,可以确保组织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维护社会秩序。

(3)决策依据与管理工具:公文往往是领导层作出决策和组织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公文的撰写和阐述,可以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和数据,帮助领导层作出正确的决策和战略调整。公文也可以作为管理工具,记录和跟踪工作的进展,促使工作的有效实施。

(4)保存记录与知识传承:公文记录了组织的历史和发展,保存了重要的知识和信息。公文作为组织的重要资料,可以帮助后来的人了解和学习组织的经验和教训,促进知识的传承和发展。

1.1.1 公文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文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完整、严密的体系。目前,公文已形成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

(1)社会性

公文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应用文书,反映了广泛而又复杂的社会关系,这既是它在社会中产生和发展下去所具有的社会属性,也是它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功能所决定的。公文的社会性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①公文的写作目的:公文的写作目的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传达信息、表达意见或作出决策。公文涉及政府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

②公文的法定效力:公文往往具有法定效力,对于组织和个人的行为具有约束力。公文是社会治理和组织管理的重要工具,对社会秩序和规范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③公文的权威性:公文具有权威性和正式性,代表了政府或组织的意见和决策。公文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信任度和影响力,能够引导和规范社会行为。

④公文的传播与接收:公文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表达形式,还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传播和接收。公文的传递可以通过邮寄、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接收者包括机关单位、企业事业单位、个人等。

(2)逻辑性

公文写作中要注意观点明确、内容具体,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行文应该符合逻辑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联系,都具有前因后果、主客观统一、前后贯通的特点。公文写作也是如此。公文的逻辑性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①逻辑的严密性:公文的内容应当符合逻辑规律,即观点之间应当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或逻辑推理。公文应当遵循正确的论证链条,避免出现漏洞或矛盾,确保观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②逻辑的连贯性:公文的内容应当有条理、连贯,观点之间应当有明确的衔接和过渡。公文的结构应当清晰明了,各部分之间应当有逻辑上的联系,使读者能够理解和把握文意。

③逻辑的一致性:公文的内容应当保持一致性,即各个部分之间应当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公文的各个观点、论证、结论等应当相互补充和呼应,避免出现自相矛盾或相互冲突的情况。

④逻辑的客观性:公文的内容应当客观、中立,不应当夸大或歪曲事实。公文应当基于客观的数据和证据,避免主观臆断或个人偏见的影响,以确保公文的可信度和公正性。

(3)严肃性

公文作为一种正式文体,其性质、作用、特点和写作要求决定了,公文在行文上必须注意严肃、庄重,不能有随意性的语言。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充分认识公文的地位和作用,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二是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公文写作和处理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三是要处理好公文与其他文体之间的关系,在行文上注意做到严谨、准确、合理;四是要充分发挥公文的作用,力求实现最佳效能。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①正式性:公文的行文应当严肃、庄重,体现出公文的正式性。采用正式的语言和词汇,避免使用口语化或网络化的表达方式。句子结构应当完整、清晰,语法应当准确无误。

②规范性:公文的行文应当符合规范要求,遵循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公文的标题、开头、正文、结尾等部分应当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组织,确保行文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③简明扼要:公文的行文应当简明扼要,言简意赅。避免冗长、啰唆地表达,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公文的内容。

④专业性:公文的行文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性。根据不同的公文类型和目的,使用专业的词汇、术语,确保公文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⑤条理性:公文的行文应当具备良好的条理性。按照逻辑顺序组织内容,采用段落分明的结构,确保公文的行文清晰有序。

⑥公正中立:公文的行文应当保持公正中立的立场。避免个人情感或偏见的表达,以客观、中立的态度陈述事实和观点。

(4)严谨性

公文必须严谨地行文,是因为公文内容要表达的是一定事实或意见,必须严格按照既定规则和程序行文,必须准确地表述事实或意见。这是公文严谨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这既是一种原则,也是一种规律;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手段;既是一种程序,也是一种方法。以下是对公文行文要求严谨的具体举例:

①事实依据:公文的行文应基于真实的事实依据,不能凭主观臆断或偏见来处理问题。例如,一份调查报告应该基于实地调查和客观数据,而不是凭个人主观意见来得出结论。

②政策导向:公文的行文应以政策法规为依据,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导向。例如,一份政府部门的文件应该遵循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不能违背政策导向。

③内容准确:公文的行文要求内容准确无误。例如,规章制度应确保条款明确、语义准确,避免产生歧义或误导。

④逻辑严密:公文的行文要求逻辑严密,结构清晰。例如,一份报告应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论述,以确保信息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总之,公文的行文要求严谨是为了确保公文内容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可信度,使其成为权威、可信赖的文件。

1.1.2 公文的作用

公文是公务活动中的一种重要信息载体。从使用范围来看,它是机关单位、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进行公务活动的一种有效工具;从使用作用来看,它是单位发布命令、决定、决议、领导讲话和请示、报告等工作信息的重要渠道;从写作格式上看,它是单位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的正式书面文书;从内容上看,它涉及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有关政府的重要决策、单位内部事务管理规定等各个方面,是单位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公文具有传递信息、指导工作、规范行为、处理事务的作用。

(1)传递信息

公文的本质是传递信息,所以公文具有信息性。公文通过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将信息传递给受文者。受文机关通过公文可以了解上级机关、同级机关的决策部署、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了解下级机关的工作情况;了解本单位的工作动态,从而把握全局、协调各方,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公文传递信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决策指导:公文可以传递上级机关的决策部署、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通过公文,下级机关可以了解上级的决策意图和工作方向,从而按照要求进行工作安排和执行。

②工作动态:公文可以传递下级机关的工作动态。通过公文的撰写和发布,可以向上级机关和同级单位汇报工作进展、完成情况、问题与困难等。公文可以详细记录和传达工作的具体情况,为上级机关和其他相关方面提供必要的信息。

③各方协调:公文可以促进各方的协调和合作。通过公文的撰写和传递,可以将各方的意见、建议、要求等整合起来,达成共识,协调各方的利益和关注点。公文可以作为沟通和协商的工具,促进各方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④信息传递:公文可以传达各类信息,如政策解读、行业动态、通知公告、会议纪要等。公文通过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将信息准确、全面、及时地传递给受文者,以满足受文者对信息的需求。

(2)指导工作

机关单位、企业事业单位领导往往通过公文来安排、部署工作,将各项工作的目的、要求、原则、措施等规定清楚地告诉下级,使下级能按正确的要求去做,从而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公文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可以针对单位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供上级单位决策时参考,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对于指导实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文指导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①对有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决定是否下发公文或要求下级执行有关规定。如需要向上级机关上报某方面的情况或请示某方面的问题时,往往需要通过公文来表达。

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决策方案。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在实施决策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情况、新思路,这时就需要通过公文来进行决策。

③向下级布置工作任务。对于下级来说,通过公文将上级机关的决策要求传达下去,有利于下级根据上级的要求去开展工作。

④对下级进行督促检查。上级单位如果要对下级进行工作指导和检查督促,就需要通过公文来进行。如向下级布置工作时需要交代完成工作的时间节点、完成标准和要求等。

⑤发布命令、决定和指示。各级领导机关发布命令、决定和指示等重要文件时都需要以公文的形式来发布。

⑥向上级报送报告。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向上级机关或领导机关报送报告时也需要以公文的形式来报送。

(3)规范行为

公文是行政机关进行公务活动的法定依据,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公文中规定的事项和程序办事。公文中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纪律等,对公务人员的行为作出了强制性规范。公文所具有的法定效力,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必须按照法定要求办事,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不仅是对公务人员个人行为的一种约束,也是对整个社会行为规范的一种保障。具体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①规范行为:公文通过一定的格式和结构规范公务活动的行为,要求公务人员在处理事务时遵守一定的程序和规定。公文要求公务人员在文书撰写、文件传递、会议召开等方面遵循一定的规范,确保公务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结果的有效落实。

②明确责任:公文在规范公务活动中明确了各级机关和公务人员的责任和权限。通过公文的发布,上级机关可以明确向下级机关和公务人员传达工作任务和要求,下级机关和公务人员也可以通过公文了解上级的指示和授权。公文明确了责任的界定,为公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依据。

③提高效率:公文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能够提高公务活动的效率。公文要求公务人员按照一定的流程和程序进行办理,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和沟通环节,提高了办事效率。公文也可以记录和传达工作进展、意见反馈等信息,方便各方及时了解工作进展和结果。

④维护权益:公文作为正式的文件载体,具有法定效力,可以维护公务人员和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公文中载明的决策、指示、要求等具有约束力,保障了公务人员依照法律法规和上级机关的要求开展工作。公文还可以记录重要事项和决策过程,作为证据使用,确保公务活动合法、有序开展。

(4)处理事务

公文在处理事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机关单位和企业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都要处理大量的事务,包括人事、财务、后勤、行政等。这些事务大多都需要用公文来规范和处理。具体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①人事事务:公文在人事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招聘、录用、调动、晋升等人事管理活动都需要通过公文来进行。公文规定了各项人事决策的程序和要求,确保人事活动的公正、公平和合法性。公文还记录了人事变动的相关信息,为人事管理提供了依据。

②财务事务:公文在财务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财务预算、拨款、报销等财务活动都需要通过公文来进行。公文规范了财务活动的流程和程序,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和合规。公文还记录了财务决策的相关信息,为财务管理提供了依据。

③后勤事务:公文在后勤管理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例如,采购、物流、设施管理等后勤活动都需要通过公文来进行。公文规定了后勤活动的流程和要求,确保后勤管理的高效和便捷。公文还记录了后勤活动的相关信息,为后勤管理提供了依据。

④行政事务:公文在行政管理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文件传递、会议召开、公告发布等行政活动都需要通过公文来进行。公文规范了行政活动的流程和规定,确保行政管理有序进行。公文还记录了行政活动的相关信息,为行政管理提供了依据。 JobyiB/gQwsuN9Xiarr6AdRHIo+i7YK7GcUfSd2452hTeVXc5hb/UU01Rq25C+R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