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3 命令(令)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三项规定,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命令(令)是一种特定形式的正式文件,由上级机关或领导发出,向下级机关或个人下达指示或命令(令)。它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力,要求被命令(令)方按照文件内容执行相应的行动或任务。命令(令)的目的是确保指示的准确传达和执行,以实现组织或机关的运作和目标的实现。它在行政、军事、政府、组织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强制力和法律效力。

4.3.1 基本常识

(1)命令(令)的特点

①权威性:命令(令)通常是由上级、领导或权威机构发布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接收命令(令)的人通常需要按照命令(令)执行,不得违抗或忽视。

②强制性:命令(令)通常是具有强制性的,接收命令(令)的人需要按照命令(令)要求进行行动或执行特定任务。不执行命令(令)可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或后果。

③明确性:命令(令)通常需要具备明确性,即清晰地表达出要求的内容、方式和时间等信息。这样可以避免歧义和误解,确保接收者准确理解和执行命令(令)。

④一致性:命令(令)通常是根据统一的标准和规则发布的,目的是确保行动的一致性和统一性。这样可以保证不同人员或部门在执行命令(令)时能够达到统一的目标和效果。

⑤不可抗辩性:命令(令)通常是不可抗辩的,即接收者不能以个人意愿或其他原因拒绝执行命令(令)。只有在特殊情况下,经过合法的程序和授权,才能进行合理的抗辩或申诉。

⑥法定性:命令(令)的使用具有严格的限制规定,并不是所有行政机关都有权发布命令(令)。按照《宪法》《立法法》《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只有法律规定的有权机关及其首脑才能发布命令(令)。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有关国防建设的行政法规,可以由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共同签署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令公布;部门规章由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地方政府规章由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或者自治州州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发布决定和命令。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有权机关发布的命令(令),也必须符合《宪法》《立法法》和上位法的规定。例如,《立法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以及法律规定的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依据,部门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或者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2)命令(令)的类型

公文命令(令)的类型和特点根据不同的机关、领域和目的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文命令(令)类型及其特点:

命令(令)的主要类型包括任免令、公布令(发布令)、行政令、嘉奖令。以下将分别阐述并举例说明:

①任免令:任免令是指上级机关发布的对某个人员的任命或免职命令。任免令通常用于领导职务的任命和免职。例如: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的人选,任命李家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于2022年7月1日就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54号)

②公布令(发布令):公布令是指上级机关发布的对某项法律、法规、政策等的公布和宣布命令。公布令通常用于将某项法律法规正式公开并告知大众,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23年6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

③行政令:行政令是指行政机关为了行使职权、管理事务而发布的命令。行政令通常用于对具体领域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

·《国务院关于严格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的通令》(1983年4月13日发布)

·《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1984年2月27日发布)

④嘉奖令:嘉奖令是指上级机关发布的对个人或集体的嘉奖和表彰命令。嘉奖令通常用于表彰和奖励在某项工作、任务中取得杰出成绩的个人或集体。例如:

《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授予武警江西省总队吉安市支队井冈山市中队“井冈山爱民模范中队”荣誉称号的命令》(国函〔2006〕36号)。

(3)命令(令)的作用

①指导执行:公文命令(令)向机构、部门或个人发布具体的指令,要求他们按照规定执行特定任务或采取行动。它们提供了明确的指导,确保各方了解并遵守规定。

②统一行动:公文命令(令)的发布可以确保组织内部各部门、个人在行动上保持一致。它们协调各方的工作,确保整体运作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③约束力和责任:公文命令(令)具有法律效力,要求执行者按照要求履行职责。它们确立了责任和义务,确保工作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流程进行。

④提高效率:公文命令(令)明确了行动的方向和目标,避免了混乱和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它们可以帮助机构和部门更高效地组织和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⑤传递信息:公文命令(令)作为一种正式的沟通方式,可以传达重要的信息和决策。它们可以向相关人员提供关键信息,确保他们了解相关政策、要求和变化。

(4)命令(令)的要求

公文命令(令)作为一种具有法定效力和权威性的文件,其行文要求严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准确清楚:必须清晰、明确地表达命令(令)的内容和要求,避免模糊性和歧义,以确保被命令(令)方能正确理解和执行。

②简练明了:应尽量使用简洁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和术语,以提高阅读和理解的效果。

③规范格式:应符合相应的公文格式和规范,包括标题、编号、时间、发文机关、署名等要素,以确保文件的合法性和信任度。

④强制力要求:被命令(令)方必须按照文件内容执行,并可能涉及执行期限、执行方式、执行责任等方面的要求。

⑤适时发布: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及时发布,确保命令(令)能够及时传达给被命令(令)方,并按时执行。

⑥一致性和协调性:需要与上位法以及其他相关文件和政策保持一致,确保各级机关和部门之间协调一致,避免产生矛盾和混乱,损害文件的合法性。

⑦保密性要求:某些命令(令)可能涉及敏感信息或涉密事项,需要严格保密,确保文件内容不被未授权人员获取和泄露。

4.3.2 格式要点

(1)标题

从性质、功能和写作方法上看,“命令”和“令”在公文写作中没有实质差别,它们是同一种文种的两种名称。然而,在实际的公文写作中,这两种名称并存,其使用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如果标题中包含主要内容项,通常使用“命令”;如果标题中没有主要内容项,由发令机关加文种组成,一般使用“令”。命令(令)的标题主要有以下两种构成形式:

①发令机关+文种,这种情况下,标题也是文号,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6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令第759号

②发令机关+主要事项+文种,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发行新版人民币的命令

以上构成形式根据具体情况和写作需要,可以灵活运用。无论使用“命令”还是“令”,都应根据公文的具体要求和规范进行使用,以确保公文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文号

命令(令)的文号通常是组合文号形式,文号由多个部分组成,分别表示发令机关、编号。

其中,编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以年为单位,连续编号。其中,有的以一届政府为期,在本届政府领导期间连续编号;有的不以一届政府为期,全部连续编号。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一一七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309号

另一种是以年为单位,一年内连续编号,每年重新编号。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22年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令2023年第1号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可以选择适合的文号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应遵循公文写作的规范,并确保文号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3)正文

不同类型的命令(令),其正文的写法各有不同,但总体来讲,一般包括发布命令(令)的根据、事项、执行要求等内容。

①发布命令(令)的根据:命令(令)的正文通常会首先说明发布该命令(令)的根据,即依据何种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现实情况等作出,以确保命令(令)的合法性、合理性。例如:

一九五九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制度以来,全国推广米制、改革市制、限制英制和废除旧杂制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贯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适应我国国民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和扩大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国务院决定在采用先进的国际单位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我国的计量单位。经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日国务院第二十一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计量局《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请示报告》、《全面推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现发布命令如下:……(《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国发〔1984〕28号)

②发布命令(令)的事项:命令(令)正文会明确规定具体的事项或要求。这些事项可能包括组织安排、工作措施、政策要求、行为规范等,根据命令的性质和目的而有所差异。例如,在上述《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具体事项如下:

一、我国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附后)。

二、我国目前在人民生活中采用的市制计量单位,可以延续使用到一九九〇年,一九九〇年底以前要完成向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过渡。农田土地面积计量单位的改革,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改革方案,另行公布。

三、计量单位的改革是一项涉及到各行各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事,各地区、各部门务必充分重视,制定积极稳妥的实施计划,保证顺利完成。

四、本命令责成国家计量局负责贯彻执行。

③发布命令(令)的执行要求:命令(令)正文会明确规定命令的执行要求,包括责任部门、责任人员、执行时间、工作流程等。这些要求有助于确保命令(令)的有效实施。例如,在上述《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执行要求如下:

本命令自公布之日起生效。过去颁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命令有抵触的,以本命令为准。

此外,命令(令)的正文还可能包括其他内容,如附则、附件、处罚条款等,具体根据命令(令)的性质和需要而定。

(4)签发人职务、签名章和成文日期

命令(令)的签发人职务、签名章和成文日期是命令(令)正文中常见的要素,用于标识命令(令)的发布者和发布日期。这些要素的具体表述方式可能会因机关或组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①签发人职务:命令(令)的正文应标明签发人的具体职务或职称,以显示命令(令)发布者的身份和权威性。例如,省长、部长、局长、主任等。签发人职务的明确表述有助于确保命令(令)的权威性和可行性。

②签名章:命令(令)的签发人通常应在命令(令)正文最后的指定位置签署自己的名字,并加盖个人的签名章。签名章可以是个人的印章、公章或其他标识,用于确认签发人的身份和真实性。

③成文日期:命令(令)的正文还会注明命令(令)的成文日期,即命令(令)正式完成起草并最终定稿的日期。成文日期用于确定命令(令)的法律效力和适用范围。

这些要素的明确表述有助于确保命令(令)的合法性、权威性和可追溯性。在实际写作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机关或组织规定,按照规范的格式和要求来书写这些要素。

4.3.3 写作技巧

(1)明确目的和指令:在命令(令)中,清楚地表达出发出命令(令)的目的和具体要求。使用明确的语言,确保读者能理解并按照要求执行。

(2)简明扼要:命令(令)应该尽量精简,避免冗长的描述和复杂的句子结构。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突出核心要点,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执行。

(3)使用正式语气和格式:命令(令)作为一种正式的文件,应该使用正式的语气和格式。遵循规定的文件结构和排版要求,使用适当的称谓和表达方式。

(4)清晰的标题和段落:给命令(令)拟一个明确的标题,简洁地概括出命令(令)的主要内容。在正文中,使用段落来组织信息,确保每个段落包含一个主要观点。

(5)强调重点和关键信息:使用格式化的文字,如加粗、斜体或下划线,来强调重要的关键信息。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容易地识别和理解命令(令)的重点内容。

(6)使用明确的动词和动作词:在命令(令)中使用明确的动词和动作词,以指导具体的行动和任务。避免使用含混不清的词语,确保执行者能够准确理解要求。

4.3.4 例文展示与解析

公安部关于给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成都市支队都江堰市大队等52个集体和董绍棠等310名同志记功、嘉奖的命令
[嘉奖令通常应写明主送机关]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

[嘉奖对象的功勋业绩,阐明嘉奖的背景、事由、根据等要素]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全国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公安部党委的领导指挥下,快速行动,紧急调集13434名消防官兵和552名边防官兵,以最快速度开进灾区、展开救援。各参战单位领导干部身先士卒,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充分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广大官兵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夜以继日、连续作战,争分夺秒抢救群众生命,共抢救被埋压群众8149人(其中生还1750人),解救转移群众51730人,救治伤病员20277人,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为表彰先进,鼓舞士气,激励部队,公安部决定,给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成都市支队都江堰市大队等52个集体和董绍棠等310名同志记功、嘉奖:

[分类列举嘉奖对象]

一、给以下24个集体记一等功(略)

二、给以下23个集体记二等功(略)

三、给以下4个集体记三等功(略)

四、给以下1个集体嘉奖(略)

五、给以下70名同志记一等功(略)

六、给以下170名同志记二等功(略)

七、给以下64名同志记三等功(略)

八、给以下6名同志嘉奖(略)

[嘉奖令的结尾可表达鼓励、期待]

希望以上集体和个人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保持荣誉,再接再厉,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此令。

公安部部长×××
二〇〇八年七月九日 cLzlb4XquhSntOhzPq5qYBCnbGdBTf99O+QN147kzf58YynKZNK29mKkO7KnUf5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