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4
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

当代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信息加工理论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工作(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不同形式,当外部刺激信息从记忆的一个阶段流向记忆的另一阶段时,它就受到了转化或加工,涉及一系列的加工过程,包括如何进行信息注意、选择和接收,记忆如何进行信息的编码、内化和组织,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作出反应等(沃建中,200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了中枢能量理论,将注意力视为一种可以用来执行任务的有限能量或资源。他们认为,决定注意量的关键是反映注意力选择的认知资源配置方案,而注意力配置方案本身还可能受到个体当时精力、意愿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认知资源是指人们的心理努力,包含记忆力、思维力、信息传递通道等方面内容。施耐德和谢夫林(Schneider & Shiffrin,1977)提出了注意加工的两种类型(控制加工和自动加工),并提出了自动信息加工和控制信息加工的双重信息加工理论。

针对阅读信息加工过程,莫雷等人(2009,2012)提出了文本阅读的双加工理论,认为自然阅读可以分为连贯阅读和焦点阅读两种形式:前者指在没有特定阅读任务下读者采取的一种被动、消极的阅读过程,以维持文本语义的局部连贯或整体连贯;后者则强调阅读是一个主动、积极的意义建构过程,体现出阅读理解过程的主体性和策略性。该理论中涉及的“焦点”是指具体的阅读任务,如试题阅读,这些试题引起读者关注,形成阅读焦点,以引发读者积极建构文本信息,回答相关问题等。

3.4.1 控制性阅读信息加工

在有限能量理论的基础上,施耐德和谢夫林(Schneider & Shiffrin,1977)提出了控制性加工(controlled processing)和自动化加工(automatic processing)两种信息加工方法。施耐德和谢夫林(Schneider & Shiffrin,1977)认为,控制性加工需要有意识的注意,并且受到有限能力限制。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之间的区别只是程度问题。当我们提高技能时,自动化水平将逐渐提高,所需控制量将逐渐减少(Best,2000)。自动化过程可在没有主体意识控制情况下自动完成(例如,驾驶和语言理解在很多地方就属于自动化加工过程)(桂诗春,1991)。

控制性阅读加工策略可以调节影响阅读能力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从而促进学习者阅读能力的提高。例如,运用控制性加工策略来控制和调节学习者的阅读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或对其阅读情感、动机或兴趣进行控制调节,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自动化加工能力。

本研究通过问卷、实验等手段探讨控制性和自动化加工策略对成人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在考察成人教育学习者阅读能力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探讨采用控制性阅读加工模式对提高成人英语阅读能力的应用有效性问题。

3.4.2 自动化阅读信息加工

自动化信息加工是指大脑对无意识登记信息的自动化加工过程(Axelrod et al.,2014)。在日常生活中,对熟悉信息可以达到无意识知觉和再现。例如,在无意识、非注意状态下对某些信息可以进行自动化加工(如边听音乐边驾车);对熟练动作也可以达到自动化反应和加工,自动知觉信息、语义信息和反应过程的激活都可视为自动化加工过程(宋娟、吕勇,2015)。实现自动化加工的研究范式包括掩蔽启动范式、加工分离范式、序列学习范式等。

例如,掩蔽启动范式是引发认知信息进行无意识自动加工的重要手段之一。视觉掩蔽是指一个快速呈现的刺激(即目标刺激)在另一个快速呈现刺激作用下(即掩蔽刺激)的可视性减弱或消失过程。对掩蔽启动刺激的自动知觉信息、语义信息或运动反应的激活可以影响对目标刺激的知觉注意、语义加工或运动反应。当目标刺激和掩蔽刺激之间的呈现间隔在30~70毫秒之内时,掩蔽启动效果较为显著。掩蔽启动研究的方式多种多样。

3.4.3 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的关系

控制性加工是确定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自动化加工则是理解和表达问题的过程。后者主要加工常用词及句型,为长难句和文本的控制加工提供了可能。培养学生将控制性加工能力转化为自然娴熟的自动化加工能力是阅读和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自动化阅读加工是指在没有过多刺激和注意资源的情况下,保持自然流畅的阅读过程。自动化阅读不需要过多使用阅读策略来对阅读文本信息进行加工,即使用一种自动化阅读策略来获取阅读文本意义。自动化加工阅读过程是无意识进行的,很少或不消耗认知资源,在没有认知努力情况下自动发生。控制性阅读加工过程需要注意和有意识地调动认知资源。我们可以采用控制性加工策略来提高阅读能力,以达到自动化阅读加工的目的。

控制性信息加工和自动化信息加工强调记忆系统各子系统的分工和合作。信息进入感觉记忆后先在长时记忆中被处理,当长时记忆搜索不能提取出相应信息时,信息就进入工作记忆中进行处理。前者是自动化加工,后者则是控制性加工。

结合前人研究,研究者构建的信息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化加工模型如图3.2所示。

图3.2 信息控制加工与自动化加工模型

自动化加工是直觉性加工,而控制性加工则被认为是运用相关策略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当阅读信息被再次加工时,很容易成为自动化信息加工。二语阅读者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提高阅读信息的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3.4.4 控制性和自动化加工与阅读能力培养

施耐德和谢夫林(Schneider & Shiffrin,1977)指出,自动化加工是指在没有有意注意和行为控制的条件下对某些信息节点的自动激活和自动反应。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为了达到自动化加工的目的,需要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和手段。

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发现由于学习者智力发展水平不同,智力呈现方式也不同的情况。比如,有的学习者语言能力强,有的学习者绘画能力强,有的学习者动手操作能力强等。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若干学习策略或方法,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并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进入“阅读自动化加工水平”的关键是帮助他们多识字,加强词汇积累,进行大量阅读实践,积累语言材料和培养语感(盛金柱,2014)。学习是一个通过重复性任务不断提高系统能力的过程,使系统能够在下一任务中完成相同或相似任务时表现得更好或更有效率(Li,2018)。为了发展学习者的智力与能力,教育工作者应当尽早让他们进入阅读自动化加工阶段;在教学有效的前提下,让学生尽可能早和尽可能多地阅读目标语文本,首先是阅读能引起学习者兴趣的作品。

3.4.5 阅读加工能力和智力因素

阅读理解是一个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的心理加工过程,涉及多种心理因素的参与。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包括阅读的认知过程和阅读的调控过程。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看,阅读的认知过程是读者输入、发现、存储、加工、输出、反馈文献信息的信息加工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调动人们的阅读知觉、注意力、记忆、思维等认知因素(智力因素),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运用,产生创造性的阅读效果。

根据以往的研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是影响学习者英语阅读的重要因素。智力因素是成功完成阅读任务所不可或缺的认知因素的总和,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包括知觉、记忆、思维和注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智力因素对学习者阅读能力培养的影响。智力因素可以体现在观察、记忆、想象、思考、注意等各种能力上,承接各种知识的加工和加工,对于具体的学习和认知任务,它们相当于执行者和操作者(曾祥芹、韩雪屏,2002)。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该运用好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者的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和想象力,这些都是进行有效英语阅读的重要条件。

3.4.6 阅读加工能力和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对阅读理解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阅读调控过程是指不直接参与信息加工而对信息加工进行调控的过程,涉及阅读过程中对诸如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调节,对阅读认知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习者英语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学习,一般以动机为核心来调节阅读教学中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如定向、维持、调节等功能。在学习的认知任务中,非智力因素相当于发动者和推动者(曾祥芹、韩雪屏,2002)。本研究重点之一是探讨在学生英语阅读过程中如何对非智力因素中的阅读情感、阅读动机、阅读兴趣等进行调控。

胡继武(1991)认为,智力和成功之间有一定的关联,但并非完全相等;相比之下,个性的心理品质与成功之间更为密切。非智力因素显著影响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成绩(Li,2018)。将心理干预应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影响阅读心理过程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阅读信心和兴趣,进而影响阅读理解的效率和能力。

刘湘琳(2016)认为,很多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心理障碍。必要的心理干预是消除英语阅读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消除学生在外语阅读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内在心理因素障碍,从而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心境。

3.4.6.1 阅读动机和阅读能力

阅读动机的调控非常必要。阅读学习一般带有目的性,阅读动机可使阅读更具有针对性。目的具有导向作用,带着目的的阅读能使自己更专注。动机一定程度地影响阅读的主动性。动机又决定了阅读活动中的意志力(刘洪健、赵婷,2005)。动机影响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偏向、阅读视角的偏向和收获角度,决定了学习者会着重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以及学习重点。动机是一种主观因素。出于兴趣的阅读效率更高,强烈的动机可以帮助保持阅读兴趣。许多学习者可能会为了某一次考试而坚持很长时间,但很难控制自己去自我完善。合理的动机使人们更有动力去阅读。动机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因素。在强烈动机的支持下,阅读效率会有很大提高。

阅读动机强会使自己主动阅读,增强阅读学习的动力和效率。对于想要提高英语阅读水平的成人教育大学生来说,仅重视阅读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强大的阅读动机。阅读动机与阅读行为正相关。

学习动机是人们推动、引导和维持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机制。动机是一个人完成某一行为目的时强大的内驱力量,对于阅读行为而言,阅读动力十分重要。胡继武(1991)将阅读动机分为三类:追求成功的动机、追求社会需要的动机和娱乐的动机。大量研究表明,阅读动机决定阅读活动的选择性与倾向性,能够激发阅读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阅读动机水平的高低和强弱决定阅读活动的质量水平与效果。

3.4.6.2 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兴趣属于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是一种具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或者是在进行活动或探索某种事物时的一种情感倾向。阅读兴趣是人们获取知识、研究问题和探索未来的认知倾向和心理特征,是阅读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倾向(胡继武,1991)。阅读兴趣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阅读效率,是进行阅读活动的重要原因,强烈的阅读兴趣能够激励人们在阅读学习活动中坚持不懈、孜孜以求。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一是兴趣能使一个人进行信息输入的通道相应拓宽,从而在单位时间内输入更多信息,二是兴趣能刺激脑中枢的兴奋而产生愉悦感,可以有效推迟或防止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厌烦心理。此外,兴趣还可以使其他不相关的信息渠道暂时关闭,从而有效减少外部信息的干扰,使注意力高度集中(胡继武,1991)。

3.4.6.3 阅读情绪和阅读能力

在阅读活动中进行情绪调节不仅有助于阅读个体保持身心健康,还有助于他们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Gross & Munoz,1995)。认知重评(cognitive reappraisal)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主要是指通过重新解释情境的意义来改变情境所带来的情绪体验(王振红、郭德俊,2003)。研究表明,认知重评中运用的情绪调节策略可以引起更具适应性的认知结果,如有助于降低负性情绪体验和激活与情绪产生相关脑区的强度等(Gross & Thompson,2007)。

在学习过程中,阅读效果与阅读情感密不可分。二者的和谐关联将使记忆能力、鉴赏能力和情感培养同时活跃起来。不和谐的关联会使学生产生易怒情绪,达不到认知效果和情感培养的目的。能激起人们情感的事物,也就能较长久地保留在人们的头脑中(曾祥芹、韩雪屏,2002)。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控制性加工策略来调节英语学习者的阅读情绪。许多英语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差,词汇量小。因此,在阅读材料选择上,我们应该找到适合学习者词汇、语法和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例如,对于非母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材料中不易认知的词汇只能占少数,最好是占2%左右,这样有助于保持学习者阅读情感的积极性。掌握学习者的情感信息有助于引导他们的注意力,获得更多的认知加工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信息自动加工的特点。 mm/duos+zsEIvAdGrQSdGcxz00bCf8tax+/rjQf/NC38zwdcfuBjyrxmhNmLHsT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