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黄土高原的空心村

黄土高原形成于数百万年前,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它横跨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7个省(区),总面积约64万平方千米,集中了地球上70%的黄土,是世界上最大、最厚、最连续的黄土覆盖区。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海拔800~3000米,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矿物质丰富,盆地、河谷的农垦历史悠久。

“黄河水洗的黄皮肤,五千年这颜色绝不改”。历史研究表明,从距今约7000~5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到周秦汉唐,黄土高原一直是中华民族繁衍的核心区域。早在100万年前,渭河流域就出现了早期直立人——蓝田人。到了新石器时代后期,人口已有一定数量,部落林立。后来,黄帝建立了华夏大部落,夏商西周的人口仍相对稀少。汉唐宋时期,大批吏卒屯守边防,人口迅速增加,直到元代因为战乱等出现减少。明清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长城沿线分布着数百万边民,人口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黄土高原人口有所减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土高原一度成为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如今,黄土高原总人口约1亿人。

新世纪以来,黄土高原乡村人口断崖式减少。“空心村”越来越多、越来越空,传统农区县域人口大幅减少,“空心乡镇”“空心县”迹象显现。根据“七普”数据,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3.7亿人,10年间增长近七成,主要流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黄土高原上的华北、西北大部分山区、传统农区的乡村人口乃至县域人口流失严重。

据《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数据,2020年,我国现存村庄(自然村)236万个,比2000年减少118万个,平均每个自然村常住人口仅211人;行政村49万个,比2004年的64万个减少了15万个,平均每个行政村常住人口仅1000人。与此同时,我国县域人口也在持续减少。2020年,我国1866个县域常住人口约7.4亿,比2010年减少了约4000万人,占全国人口比重降低了6个百分点,县域平均人口规模减少2万人。常住人口少于5万的县超过100个。比如,黄土高原上的山西,常住人口超过50万的县区只有15个,大部分县区人口只有20多万,还有16个县常住人口少于10万人。

我们调研了位于黄土高原的山西省吕梁市的临县白文镇桐村、孝义市阳泉曲镇魏南庄村和春塔村、孝义市西辛庄镇夹道村等4个村子,这里的常住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不到10%。冬天时,天气寒冷,取暖不便,北方最冷的12月份到次年2月,很多农村人口会“候鸟式”迁移到城市过冬。比如,夹道村在冬季只剩几户老人独守空村。近年来,空心村逐渐蔓延成空心乡镇。山西省孝义市阳泉曲镇、西辛庄镇、驿马乡等乡镇常住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不到20%,乡镇政府驻地人口同样流失严重。山西省也出现了空心县趋势。吕梁市临县曾经是人口第一大县,根据有关数据,临县常住人口从“六普”的59万,降至“七普”的39万,10年间,减少了20万人口,降幅达到1/3。

农村人口洪流浩浩荡荡,奔涌向城市。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预测,到205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80%,人口流动自乡入城,农村老龄化问题将会更加严峻。 CmFBL/qrCz5rkaJIqS0CF2eKtPPuw0qCo3p31D1eRmuQ+oXM57h0+umEPEfDkKL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