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语

金石学中的唐代石刻,是认识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社会观念、意识形态、书法艺术等众多方面的重要实证资料,本篇正着眼于此。

开篇的两篇文章可谓唐志印史,贞石证史。首篇揭示唐代书法家虞世南起草《汝南公主墓志铭并序稿》,涉及他和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分别倡导的薄葬理念。这跟昭陵不见他和汝南公主以及长孙皇后三人墓葬、墓碑情况大抵吻合。而廿多年前毗邻成都杜甫草堂出土的一通唐碑,则事关浣花溪畔唐代古刹后续历史变迁,尤其异代寺名变更情况。梳理该出土唐石历史地理,足以印证古籍文献,厘正一段史实。

唐代著名诗人传世书法,因后世求之不得而素为人喜闻乐道,伪作因此辄应运而生。四川巴中南龛传为“诗圣”杜甫摩崖题诗即是如此,甚至惊动过清末金石学家叶昌炽和当代金石书法家启功先生。本文剥茧抽丝,去伪存真,辨唐鉴宋,还其本来面目。

镇江《瘗鹤铭》摩崖石刻归属的时代问题,学术界向来聚讼未定,本文以其最近一次打捞残石甄审为突破口,倾向于系出唐人书法论点。并且《瘗鹤铭》本事牵涉豢养“华亭鹤”风尚,许也与临终哀叹“华亭鹤唳”的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对隋唐政坛、文坛和书坛的重大影响不无关系。故而本章最后两篇文章,是有彼此承传因袭关系的论证评述。 PfO8yUndlCuBSCuiMuNN4vR291ZbKWo6/53Y9ass9sIOVDMdCytUydEhrJ56/NS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