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盛夏之际,《中国美术研究:美术考古》与大家见面了。

“美术考古研究”版块以李梅田的《汉唐之间的墓主受祭图及其流变》一文领衔,该文从礼仪行为角度对汉唐之间墓主受祭图的结构、象征意义以及流变情况进行了讨论。金蕙涵探讨了8至9世纪北方中国墓葬装饰中的“椅子”题材。吴禹力对耀州神德寺塔基出土隋朝舍利石函图像内容及其意涵进行了研究。王磊分析了木椁墓缩微门窗在战国至西汉墓葬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及其反映的观念变迁。

“佛教美术研究”版块中,梁燕、张同标对印度贵霜时期耆那教窣堵波图像进行了比较研究。马莉以华盖为切入点,对莫高窟第98窟于阗国王供养像的隐喻意涵进行了解读。石建刚、赵晓星认为山嘴沟西夏第2窟后室左壁中央白衣尊像为具有独立尊格的文殊老人,图像来源于陕北地区。黄璜对大理与巴蜀地区的观音托钵持柳枝图像关系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考释。石婷婷对明代汉藏两地佛教建筑、雕塑、绘画中的六拏具进行了分析,厘清了六拏具在明代早、中、晚不同时期的组合配置与样式特征。张晶分析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佛教造像工艺特征与变迁,认为早期中国佛教造像工艺历经三次转型。

“艺术理论研究”版块共收录了六篇文章。黄宗贤、张建兵对北宋中后期山水画“惟摹”之风形成原因进行了探析。桑盛荣讨论了董其昌“南北宗论”与晚明士人“治生”的关系。《“写经体”考辨》一文探讨了写经书法的性质,认为“写经体”本身并不具备独立成为书体的特性。李浩然对米芾艺术笔记进行重新解读,揭示了艺术笔记中的叙事空间及其所指向的宋代社会文化空间意涵。宗亮对仕女画美学研究的现状及学科意义进行了讨论,认为只有通过悬置文人构建的话语霸权并重新诉诸于美学研究视野,才能还原其应有的学科地位与美学高度。杨明以《四库全书总目》书画著作提要为中心,对清代官方的美术史书写进行了讨论。

“古代绘画史研究”版块中,孙爱琪对宋元时期的民间女性半身画像进行了研究。王丁论述了明末清初文士以画治生的身份焦虑与心态言说。根据王蔚乔的研究,桃源图的形制好尚在明清时期从手卷转向了立轴。李立红认为渐江的绘画体现了全然自足的禅意画境和笔墨精神。

“近现代美术研究”版块中,慕漫红、彭泽云对蔡元培的美术批评实践及其思想来源进行了探析。关家敏、丁方以新建学科“艺术技术学”为研究对象,梳理其渊源脉络、学理基础、内涵外延,继而阐释了该学科在学以致用层面的可能性。寇思以嘉定竹刻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与保护策略进行了讨论。马俊营、张晓凌指出艺术家尹呈忠永不休止地拓展现代漆画表达的可能性源自其对中国传统漆艺精神的坚守。李嘉璐以比较艺术学为理论基点,探讨了20世纪初海外中国画研究面貌。 UhPCZ6dy90Qg9xxlxVrLvZ5+/nRljpKcUXpldS0Zjup68k/P754Liy7bGp7v9j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