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研究:当代油画创作》分八个栏目。“当代油画创作”中,栏目主持人刘晔发出了“中国油画的路究竟怎么走?”的提问。王宗英从现代艺术的发展、艺术理念的更迭、艺术评价标准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以期对当下中国油画的创作与发展有所启示。卞瑞认为中国油画需扎根中国文化之土壤,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气派的油画杰作。姚允东对当代油画家姚榕华的油画创作进行了解读。
“佛教美术研究”中,焦树峰认为莫高窟第390窟四壁下部所绘供养人可能是隋仁寿年间颁送舍利活动的图像反映。史一帆、张同标认为西安善业泥造像中的“满瓶莲台”佛座样式当是对舍卫城大神变造像中佛座样式的转化,又继承了四川南朝“满瓶莲台”佛座样式后而产生的具有长安地方特色的佛座样式。金建荣探析了古印度笈多式背屏对龙门石窟唐代造像背光的影响。木合牙提·加海讨论了汉唐时期西域木雕中巫祀母题与宗教母题融合表现的现象。王静、李辰对敦煌图案艺术植物纹样的发展进行了梳理与研究。
“美术考古研究”中,余静贵认为淮阴高庄战国墓刻纹铜器中的射礼、田猎与戏蛇图像彼此存在着紧密联系。任平山认为汉画中的老鹰追逐兔子画像寓意着墓主将追随奔逃的兔子去往西王母的世界。奚静对汉画中人首鸟形象进行了辨析。史亦真对北宋两京地区墓葬孝子图像进行了考察。黄婷婷、魏文斌对战国至魏晋“树下立马”图像进行了研究。孙晓波探析了东北地区墓葬壁画中的中原文化元素。
“绘画史研究”中,肖世孟分析了中国美术研究中文本使用存在的三类误区。席明亮从空间叙事的角度分析了历代《西园雅集图》作品。周品洁、曾繁仁讨论了明代画论中“生知”的美学特征。路奇君对郭熙山水画笔墨语言进行了研究。李韬探讨了石涛《画语录》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情况。
“书法史研究”中,薛珠峰、周鸿鹏从张怀瓘书论中抽绎出“风骨”“神采”“逸气”三方面进行了论述。李永对近代印社的成立宗旨、社员结构、社约规章、活动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述论。许永福对赵构雅正书学思想的流变情况进行了考述。刘瑞鹏认为高校“书法”学科教学应当注重美学思想和体现哲学高度。刘奇认为金正喜“燕行”与“秋史体”形成有着紧密的信息互动与最为直接的因果关系。
“近现代美术研究”中,温新才、黄宗贤从理论与批评的角度,讨论了20世纪前期中国美术功能观在现代话语谱系过程中的修辞逻辑与价值支点。吴迪、李楚洋对刘子美的美术教育理念与实践进行了探析。齐驸通过梳理图像和文献资料,探析了齐白石画蟹的演变情况。马琛提出美育的社会性转捩需以在地文化为核心。
“美术设计研究”中,郑晋、陈剑、聂嘉欣讨论了明代中晚期工艺装饰与版刻图像之间的互文性特征。孙鉴阐述了姜丹书《美术史》务实而具前瞻性的史学建构意义。张爱红、王舒蕊以陕西社火脸谱为例,探析了中国民间美术的赋色意象。
“陶瓷艺术研究”中,金科、刘菲菲对清代广彩瓷的外销贸易与图像变迁进行了研究。陈云凤、多丽梅通过分析《历代名瓷图谱》在西方的流传、出版和争议过程,阐述了该图谱的历史价值。钱盈盈、钱秋虹对日本民艺馆藏李朝陶瓷的风格特征进行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