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转眼到了桂花飘香的时节,《中国美术研究》系列又与大家如约见面。我们衷心期望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阅读带给读者新的收获。

“汉画像研究”是本辑的首栏。张同标细致分析了南阳西关汉画像石“嫦娥奔月”的内容,认为其不是嫦娥奔月,而是女娲捧月。庞政注意到早期祠堂画像中西王母与羿(后羿)的组合,深化了对汉画像中风伯图像的研究。张扬阐释了汉画像故事中的两大类传统的“孝”。魏镇对龚诗文《象生与饰哀——汉墓石刻画像研究》一书进行了评价,对汉代石刻画像中常见的“射鸟图”进行了深层解读。

“美术考古研究”同样是本辑的重点。毕洋从构成良渚文化玉器主题纹饰——鸟、兽、人的要素出发,揭示了组合纹饰的内涵。郭静云、王鸿洋认为翼兽形象在战国、两汉之际,中国古文化衰落、转折时,借用外来文化重构自身的生动一例。

“佛教美术研究”栏目中,刘慧针对阿旃陀石窟的形制,对其开凿时期、源流与敦煌毗诃罗石窟进行了比较研究。李雯雯通过对印度康纳冈娜哈里遗址出土的初说法图进行分类,探讨了早期佛教造像艺术中佛传故事的象征性表现。仲丛惠对山西南禅寺彩塑“外化逸风”问题进行了辨析。

“古代绘画史研究”中,赵振宇通过对宋初入京移民画家创作活动的考察,复原了北宋初年若干画史现象。史正浩通过对胡廷晖《春山泛艇图》的考察,澄清了画史中混淆不清的问题。张毅捷等对朱玉《揭(劫)钵图》顾潜跋语有了新的思考。

“书论画论研究”栏目中,几位作者分别就“传神”与“摹形”在六朝人物画中的作用问题、张彦远画论“自然”范畴的三维透视问题、傅山的艺术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以及张舜徽先生的艺术观及其书法实践的特殊之处展开了论述。

“近现代美术研究”一栏中,冯锦和傅慧敏对革命画家李铁夫的艺术生涯进行了探讨。殷晓蕾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学文献的辑佚、整理及研究提出了新的启示意义。

“美术教育研究”栏目中,陈兵、沚阜对刘海粟中国画的教育思想有了新的思考。郑文、王颖洁对我国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探索。

“艺术设计与批评”一栏中,潘天波对《髹饰录》的中华工匠精神进行了时代性解读。王宇发掘出笺纸所承载的方薰绘画艺术对后世发挥的社会影响力。陈光龙则从园林的筑山理水的形态结构分析,阐释了园林形态结构的意象化审美特征。郑适、刘世军对永州纸马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审美人类学视野的挖掘。曾小凤重建了关键词“批评”的译介与接受的历史叙事。 8AiElM76UWhjMFbYz3d6OIilTOoETb8dgUdxUe5pmN/adYuk2Wf0os9bM7vb26D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