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春暖花开。在2020年迎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斗争中,我们谨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美术工作者致以最诚挚的问候!
本辑首栏是“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专栏”。陈履生从创作角度谈到当下人物画所遇到的“同质化”和“套路化”问题。邵晓峰分析了本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涌现出的新气象,并提出三点新建议。王宗英分析了全国美展中国画存在不足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当下问题的对策——重提绘画性。寇思、牛国栋则从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论及了大众审美与接受度。
“美术考古研究”是本辑的重点栏目。杨孝鸿对关野贞与山东汉画像石的渊源进行了学术梳理,肯定了关野贞在汉画研究上的历史定位。索德浩认为中江塔梁子M3墓主家族曾有羌地生活经历,“襄人”带上胡人面具是为了扮演羌胡踏舞,再现其家族辉煌。舒利香从秦汉漆器装饰的“叙事”角度出发,探析漆器蕴藏的历史文化意蕴。邓新航对中国宗教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倡导、困境及展望进行了理论阐释。
“佛教美术研究”中,钟妍通过文献与图像的相互对比考证,探索出莫高窟壁画与西域、中原地区象舆图像的艺术关联和意义。黄文智阐述了高平铁佛寺泥塑二十四诸天的名号及其文献,尝试论述了其尊格、空间布局与完工年代。刘祎以“秀骨清像”为切入点,对敦煌莫高窟北朝石窟所受到的南方影响进行了研究。
“古代绘画史研究”中,施锜对明清吴派文人画中的孝行类梦境图进行了研究,重点论述其中蕴含的美徳形象。王小路、冯中强通过对“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室内陈设、宴享器物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明中晚期江南文人对城市文化生活的理想追求。闻晓菁、邵琦围绕中国文化中的山水观,论述了山水在中国文化中的构成与发展的两个问题。刘白芊结合《千里江山图》跋文、钤印、史料的细读,勾勒出该图的立体研究现状。
“书画理论研究”栏目中,陈亮亮通过对“草圣张旭”观念形成与固化的历时考察,为“唐代说”提出了质疑和反思。张广村以赵孟頫为中心,就元明尚态的特征、影响做出探讨和评价。宋永祥对顾炎武的绘画理论进行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术界对其思想的理解。屠音鞘则关注了佛学修养对刘墉书法艺术的陶染。杨奕婷对宋、清两朝金石著述的纂辑方式、地位、功用之演变进行了研究。
“近现代美术研究”收录了四篇文章,分别就“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张善孖与“黄社”、齐白石与陈师曾是否初识于法源寺和《解放画报》与中国近代女性解放的大众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美术设计研究”中,王文波认为吐蕃大虫皮制度的产生与佛教传播密切相关,故对唐代敦煌地区着狮(虎)皮的艺术形象进行了研究。高宗帅整理了永宣官窑瓷器,分析了明初海兽题材兴起的契机,对九种海兽进行了图像学识别和意义探究。杨妍均、陈芳从明清笔记小说入手,将文献与传世实物相对应,分析了喜相逢纹样背后的意涵。
本辑“艺术书评”栏目向大家郑重介绍江南大学满盈盈副教授的新著《龟兹石窟艺术元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