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新的一年来临之际,新一辑《中国美术研究》也与大家见面了。

在本辑的第一个栏目“汉画艺术研究”中,伍秋鹏对汉代画像石上的扁鹊图像进行了探析,认为该图像不仅反映了两汉时期脉诊和针刺疗法已经广泛流行,还表达了墓主希望在仙境生活中免受疾病之苦的强烈愿望。金弘翔认为中江塔梁子崖墓存在多次修建的情况,墓中的“襄人”墨书榜题是为了附会先祖功绩。刘福、宋学智对汉代“出行”风格墓葬壁画的内涵进行深入研究。伏雪芹认为汉代的“升仙图”与“游仙诗”都在叙事过程中表现“出位之思”,讨论二者在空间叙事层面的特征,可为汉代文学研究提供新视角。

在“美术考古”栏目中,张闻捷、陈沁菲认为东周时期部分画像铜器上的乐悬组合与悬挂方式只见于西周早中期阶段,是对古老的宗周礼制的模拟与追想。任文杰认为东汉独角镇墓兽是假“角”之力,以角抵之姿加持,施厌胜镇墓术,以达到辟邪厌胜、驱疫逐鬼、协助亡魂升天的目的。索德浩、顾峰菊对长江中游地区六朝俑进行了分类与分期研究,并对其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张彬、夏艳青、陈晨以陕西“冯晖墓彩绘乐舞雕砖”为例,对五代乐舞伎服饰进行了研究。

“佛教美术研究”一栏,李康敏对莫高窟第217窟南壁整幅经变进行了重新考察。孙武军对8世纪前古印度人马组合紧那丽、紧那罗图像进行了述考。邓新航认为巴蜀石窟唐五代十一面观音造像是受两京地区密教造像兴盛的影响而出现的。马梦莹对河北省石家庄市毗卢寺毗卢殿内壁画中“五通仙人等众”“五通大仙”的身份与宗教属性进行了考释。

“艺术理论研究”栏目中,周敏以明末清初和20世纪下半叶两次对徐渭画名的“发现”为重点,勾勒了徐渭画名升降变化的整体状况。汪珂欣重新审视了南朝画论中的形神感应路径,认为“气韵,生动是也”是玄、佛两种形神感应合流的结果。张自然对沈括《梦溪笔谈》中“彦远画评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句进行了辨析。

“近现代美术与中外艺术交流”栏目中,彭飞对留法美术家王代之生平及其对民国美术教育的贡献进行了考述。任平山对近代欧洲书籍中的汉字形象进行了探析。赵成清对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中国美术品私人收藏进行了研究。丁阳从任伯年和程十发二人的绘画风格中探寻了海派传统人物画演进中的艺术共性。黄宗贤、谭榜眼以《艺风》为例,探讨了抗战初期中国艺术的视野转向问题。

“艺术书评”栏目中,陈轩认为作为艺术教育重要阵地的博物馆如何能够更好地帮助优秀策展人和学者成长,正是《莲与龙:中国纹饰》一书带给博物馆界的思考。公维章认为《西游记壁画与玄奘取经图像》是一本玄奘取经图像的集大成之作,将拓宽《西游记》生成史的研究空间。顾颖认为《东汉佛教入华的图像学研究》一书在广阔的中西方交通和文化交流下追踪佛教入华留下的蛛丝马迹,清晰地勾勒出了佛教在汉代传播的原始风貌,是难得的研究早期佛教入华的佳作。

封二的文章是王文毅对新疆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膊图案再作考释,认为画面左二动物更似青龙。 XD7RehSnqN1L0wDmOaXaTpmlkBnG4NfWPcc5r1v5rW7pY90dHGsiugXWTxWeLH2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