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分八个栏目。“汉画像艺术研究”以朱浒、李文平的《盛世追忆——朱然墓出土漆器上的“汉武故事”图像探析》领衔,该文认为朱然墓出土漆案上的“宫闱宴乐图”表现的应是汉武帝于平乐观中观看百戏的场景。陈长虹认为“三段式神仙镜”镜背上段画面居中端坐大神是对“理想母亲(女性)”的形象描绘。庄家会认为霍去病墓《马踏匈奴》雕刻作品中的胡人形象并非单纯传达敌对,而暗含更复杂的交流或合作关系。
“美术考古研究”中,李洪财对简牍中的图画材料做了全面统计与分类,并指出了其研究价值。程义认为新发现的唐张胡氏墓六鹤屏风为目前最接近薛稷六鹤屏风的视觉图像,为晚唐宋辽鹤画题材壁画找到了渊源。苏金成、李檬对关中地区唐墓壁画坐姿图像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进行了探析。刘騻对湖北省博物馆藏铜象尊的年代与文化内涵进行了考释。
“佛教美术研究”中,谢一峰、龙友泽以浴佛图像为例,讨论了佛教艺术在中国化进程中的承续与嬗变。罗玲对莫高窟北魏257窟故事画的图像叙事及空间关系进行了研究。李雯雯、关刘旭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地佛教造像中的拂尘图像进行了梳理,认为汉地的拂尘图像源自犍陀罗与西印度,且有陆路与海路两种传播路径。
“古代绘画史研究”中,任仕东认为宋徽宗《文会图》隐绘的是发生于宣和元年九月十二日的“保和殿曲宴”史实。毛代炜对部分传世王渊款的花鸟画作品进行考订、比对和笔墨分析。程国栋认为上海博物馆藏《松涧观云图》轴为弘仁真迹的说法存疑。
“书法史研究”中,申喜萍对元代玄教大宗师吴全节的书法进行了研究。郑长华、王非认为晚明时期以董其昌为首的书法家们在临摹古代经典中,对自我的追求已经超越了对传统的恪守。赵汗青认为项穆《书法雅言》中一系列有失偏颇的观点背后,暗含着对吴门、松江书坛的贬抑。尚天潇对书法临摹概念的生成及范本问题进行了讨论。
“近现代美术研究”中,朱天曙、吴倩讨论了齐白石与吴昌硕书法篆刻的共性与个性及诗书画印一体的实践。麻敏认为陈师曾的山水画大致是早年学习沈周,进京后追摹龚贤,神似石涛,所画园林山水构图和色彩皆具现代性的形式特征。包雪蕾对近代仿宋元山水画思潮进行了讨论。张亮、刘春霞对海派花鸟画的材料与技法进行了研究。
“艺术设计研究”中,周少华讨论了乾隆宫廷画意玉器成做相关问题。李敏对“海派剪纸”传承族群及样派的美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金科、康益认为传统手工艺在现代艺术道路上的成功探索,是手工艺者在时代语境中充分挖掘中国本土文化精神内涵的成果,其根本在于民族文化精神的延续与再生。梁海鹏、田龙过关注到悄然兴起的VR动画给传统动画带来了活力,也在审美观念上进行了转向。董旭、张燕对数字化视域下高校美育课程生态构建提出了建议。陈轩对汉代的“玫瑰”与“翡翠”进行了讨论。
“艺术书评”中,陈磊对陕西北朝石窟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展望,并对《陕西石窟内容总录》的内容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