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书摹本兰亭后

“外寄所托”改作“因寄”,“于今所欣”改作“向之”,“岂不哀哉”改作“痛哉”,“良可悲”改作“悲夫”,“有感于斯”改作“斯文”。凡涂两字,改六字,注四字。“曾不知老之将至”,误作“僧”,“已为陈迹”,误作“以”,“亦犹今之视昔”,误作“由”。旧说此文字有重者,皆构别体,而“之”字最多。今此“之”字颇有同者。又尝见一本,比此微加楷,疑此起草也。然放旷自得,不及此本远矣。子由自河朔持归 ,宝月大师惟简请其本 ,令左绵僧意祖摹刻于石 。治平四年九月十五日。(《东坡题跋》卷之四)

【注释】

①兰亭:此处指书法名作《兰亭序》,亦称《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帖》等,为东晋永和九年(353),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时所作的诗序。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存世有唐摹墨迹本“神龙本”及石刻拓本“定武本”等。

②子由:即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与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河朔:古地区名,泛指黄河以北。

③宝月大师:即惟简,字宗古。北宋高僧,亦为眉山人,为苏轼好友。

④左绵:绵阳的代称。

【今译】

“外寄所托”改成“因寄”,“于今所欣”改成“向之”,“岂不哀哉”改成“痛哉”,“良可悲”改成“悲夫”,“有感于斯”改成“斯文”。此本一共涂两个字,改六个字,注四个字。“曾不知老之将至”,误写作“僧”,“已为陈迹”,误写作“以”,“亦犹今之视昔”,误写作“由”。前人说这篇文字如遇到重复的字,都会写作另外的体态,而以“之”字最多。现在这一本的“之”字,有很多相同的。我曾经看到一本,比这本微微增加了楷书笔意,我怀疑这本是起草本。然而放达开阔、悠然自在,远远比不上这本了。苏辙自河朔拿回这一本,宝月大师惟简又将这本拿去,让左绵僧意祖摹刻在了石碑上。治平四年九月十五日书。 m/HiaJ1V2geqWDnxX/9oJAEbcN6eRIbr+BW/gFljy9iZeTf8cY2Yt9l+SoR4y2J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