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公书得无法之法 ① ,然不可学无法。故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 ② ,稍得意似杨风子 ③ ,更放似言法华 ④ 。(《东坡题跋》卷之四)
【注释】
①荆公: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后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荆公。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②蔡君谟:即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北宋书法家,书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与苏轼、米芾、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传世有《万安桥记》《谢赐御书诗》等。
③杨风子:即杨凝式(873—954),字景度,号虚白,别号杨风子。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官至太子太保,人称杨少师。曾佯疯自晦,故亦称杨风子。唐末五代书法家,善行草书,得欧阳询、颜真卿法,笔势雄强,变化多姿。北宋书家多受其影响。有《韭花帖》《夏热帖》《神仙起居法》《卢鸿草堂十志图题跋》等传世。
④言法华:北宋僧人,喜诵《法华经》,故称言法华。工书法。
【今译】
王安石的书法得无法之法,但不能学这种无法之法。所以我的书法尽心用意之作像蔡襄,略得意趣之作似杨凝式,更狂放一些的像言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