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年观《庙堂碑》摹本,窃怪虞永兴名浮于实。及见旧刻,乃知永兴得智永笔法为多,又知蔡君谟真行简札 ② ,能入永兴之室也。元祐四年,在中都初见荣辑子雍家一本 ③ ;绍圣元年,在湖阴又见张威福夷家一本;其十二月,在陈留又见蔡宝臣致君家一本 ④ 。以石本未刓缺,不以摹本补缀,则荣本第一,张本第二,蔡本第三。亦尝于他处见数本,新旧杂揉,所谓“海图折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者也。然尚有典刑,亦不可废也。陈留净土院书。(《山谷题跋》卷之四)
①蔡致君:名宝臣,大梁人。北宋藏书家。
②蔡君谟:即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惠。工书,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与苏轼、米芾、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传世有《万安桥记》《谢赐御书诗》等。后人辑有《蔡忠惠集》。
③中都:京都。
④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
近年观赏《孔子庙堂碑》的摹本,私下批评虞世南名过其实。等到看见《孔子庙堂碑》旧刻,才知道虞世南学得智永很多笔法,并知道蔡襄真行书简札,能入虞世南之堂奥。元祐四年,我在京都第一次见到荣咨道家收藏的一本《孔子庙堂碑》,绍圣元年,又在湖阴见到张福夷家藏的一本,同年十二月在陈留又见到蔡宝臣家收藏的一本。依照石刻没有刓缺的,不用摹本补缀,那么荣本第一,张本第二,蔡本第三。也曾在别处见到数本,新旧杂糅,也就是所说的“海图折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然而其中还是有法度的,也不可以废弃。题写于陈留净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