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字真是丰富多样,魅力无穷。才与财是同音字,但写法不一样,财比才多了一个贝字旁,因为有这个差异,所以,两者的意义就完全不同。才指人才、才能、才干,指个体的人或人所拥有的能力。财指财富、财产、财物,可以是钱,也可以是物,是人以外的东西,用通俗的话来说是“身外之物”。
对待才与财,不同的人一定会秉持不同的态度。如果在这两个字之前各加上一个同样的字“爱”字,两个单字就变成了两个字组:爱才与爱财。爱才指爱惜人才、关心人才、呵护人才、提拔人才、奖掖人才。爱财指渴望财富增长,期待财产充裕,梦想金钱多多益善。
爱才大多指长者对待晚辈,领导对待下属的态度。如宋代欧阳修慧眼识英才,大力提拔苏轼等一批杰出人才,成就宋代文学艺术的高峰,被传为佳话。李叔同精心培养丰子恺、刘质平,视二位学生如同自己的儿子,不仅教给他们学问与艺术,更是倾囊相助,在物质上给予资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成为艺坛美谈。
爱财有两个路径,合法爱财与不合法爱财。合法爱财,无可厚非,因为,取之有道。但假如不合法爱财,爱财过了头,就必然会由爱财而走向贪财。
由此来看,单就爱才与爱财两种情况进行比较的话,可以反映出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高下立判。爱才为高境界,为社会所提倡,爱才之人更为社会所景仰。爱财是低境界,我们通常也会将爱财者视作低俗之人,不被社会所欢迎。但社会往往没有这么简单,更多的是呈现多种情况的复合:爱才不爱财,爱才也爱财,爱财不爱才。
爱才不爱财者,这是三种分类中最高层级的一种。这种人着眼于大局,着眼于事业,着眼于发展。
爱才也爱财者,表面上看,既想保护人才,又想从爱才中得到好处,希望有才者能为自己送钱送物,自己得到诸多好处。实际上,这种人的重心点还是偏侧在财上,而不是在才上。
爱财不爱才者,这种人完全是心眼掉到钱袋里了。只要自己能获得好处,或错判人才,或故意扭曲颠倒人才标准,选择投己所好者。
因此,不同的人才遇到上述三种用人者时,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确有能力和天赋,并且能保持人品的纯洁,踏实干事,不哗众取宠,一心想凭真本领在社会立住脚跟的人,我们称之为真人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是我们常说的德艺双馨者,令人尊敬。这也是需要用人者去发现,去栽培的。当他们遇上爱才不爱财的用人者,一定是如沐春风,爱护有加。要是碰到爱才也爱财者,一定是留待观察,长进缓慢。要是遇到爱财不爱才的用人者,大量的真人才会被埋没甚至被打压。
历史告诉我们,不管是哪个时代,抑或是何种社会制度,人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离开人才,一切将无从谈起。爱才又是促进人才成长的必备条件,爱才氛围浓,爱才机制活,爱才者多,人才便会脱颖而出,茁壮成长。书法界同样如此。远至古代,近到当下,书法史的演进都是围绕名家名作而展开的。当代书法组织想方设法开展大量活动,其目的也是为了出人才、出精品。
但愿社会多一些真人才,少一些假人才,多一些爱才者,少一些爱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