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书法能够绵延数千年,长盛不衰?原因当然是多个方面的,但有一点却非常重要,那便是,中国书法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书法的实用性,鲜明地表现在书法与百姓日常生活的高度关联。比如,人们要与亲戚朋友联系,必须要拿起毛笔写信;要考试,必须要用毛笔来完成作文与答题;要记日记,必须要舔墨挥毫;皇帝要下诏书,必须要让朝中大臣以书法的形式工整地书写下来。可以说,用毛笔写字对于中国人来说犹如人与空气、人与水的关系,是生命的组成部分,须臾不可分离。
时代在变迁。随着自来水笔的引进,百姓日常生活依赖毛笔书写的状况发生了改变。凡是能用自来水笔来完成的就用自来水笔。如考试、写信、记日记等等。除非有些字号特别大的不能用自来水笔来书写的情况下,仍然采用毛笔来完成。比如,大字报就是用毛笔来抄写完成的。随着电脑的发明,原来用毛笔或自来水笔来完成书写的文本,统统被电脑取代,如文章或著作的草稿、海报、广告等。书法在日常生活中,实用的范围越来越小,实用的功能越来越萎缩,它的实用表现仅仅局限在某些极小的范围,如签名、学生考试、作业。其实,无纸化签名、无纸化作业、无纸化考试现在也已不是新鲜事。所以,有人说,书法的实用性在当下已经丧失殆尽。
看来,依赖毛笔的传统的书写方式,在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确实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在大力提倡和大力扶持,作为以弘扬中国书法为己任的书法家协会,当然要奋力向前,要有所作为。
要有所作为,首先要研究分析传统的中国书法与当代中国人生活的关联,找到传统中国书法可以在当代生存与发展的契合点,寻找激活传统中国书法在当代的时空环境下,能够发挥其能量与作用的方式与途径。
第二届上海春联大会现场合影
第三届上海春联大会合影
先看看有没有历代百姓喜欢,当代群众也喜欢的传统书法形式。写福字、送春联首先被关注。这个活动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倡导,各地书协积极响应,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每逢过年,写福字、送春联已经成为各地的传统书法活动形式。活动能够持续十多年,而且是越来越火,就说明请书法家写春联这一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激活了当代群众的文化记忆。当代中国人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大门上贴上喜庆、吉祥的春联,希望来年阖家安康,幸福好运。
结婚证书。古代的结婚证书系手写,当代的结婚证书,采用电脑打印。能否为新人们在领取结婚证书的同时,请书法家写一份结婚纪念证书,并举办隆重的书写仪式呢?上海书协找到了答案。从2017年开始,上海书协联合上海市虹口区,举办“相约七夕·甜爱一生——上海书法名家书写结婚纪念证书”仪式。这个活动大获成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予以宣传报道。成功的原因就在于,通过书写结婚纪念证书这一仪式,让新婚夫妇感受到了哪怕在家中花很多钱也不太可能实现的高雅的书法文化氛围。著名书法家以小楷精心书写用古文拟就的婚书,著名篆刻家刻好以“百年好合”等吉祥语为内容的印章,现场钤盖。著名文学家创作《七夕赋》,著名书法家创作《七夕赋》长卷,由著名朗诵家现场朗诵。现场还布置了烘托新婚仪式的传统书法对联、古典结婚证书文献等物件。书写结婚纪念证书活动,彰显了书法的魅力,实现了书法与其他文学艺术门类的跨界融合。这一活动从2017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逐渐形成品牌。
把书法作为兴趣爱好,日常花时间习练书法,这是近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百姓在物质条件得到改善之后,人们对于自身精神需求的一种自觉选择。现在的中国,天南地北,男女老少,拿起毛笔学练书法的已不是少数,不少人已经将练书法当成一种生活日常。何以如此?是因为,在习练书法的过程中,能静心,能养眼,能励志,能增长知识,使习书者变得有气质。
“相约七夕·甜爱一生——第三届上海书法名家书写结婚纪念证书”活动合影
“相约七夕·甜爱一生——第四届上海书法名家书写结婚纪念证书”活动合影
书法与当代百姓的关联,还可以从字库、包装袋等与日常应用、日常生活相关的方面去梳理。电脑字库大大方便了人们在广告设计、媒体用字、宣传标语等方面的应用。但目前的电脑字库中,部分字库存在着严重的不合书法法则的书写内容,随意变形夸张,没有美感。社会上广泛使用没有美感,满眼丑态的字库。这对百姓的日常书法欣赏带来了严重的损伤,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期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我们能见到高雅、高水平的电脑书法字库。
包装袋如食品包装袋,日常用品包装袋等,凡是超市里出现的各类包装袋,都可以与书法相关联。因为,包装袋需要醒目的文字标明品牌、特点与用途。不少公司有自己的公司名称与品牌名称,请书法家书写,印制在产品包装袋上。还有不少产品的生产厂家可能规模不大,没有请书法家书写公司名与品牌名,完全可以从古典书法家的墨迹中找到合适的字,经过美工编排处理,实现包装袋的高雅化。这样,既提升产品档次,又增加了百姓日常欣赏古典书法的机会,一举多得,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