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有许多面貌。有的人可能面红耳赤,青筋暴起;有的人可能面容严峻,眉头紧锁;有的人则通过讥笑或高深莫测的扑克脸掩饰内心的愤怒。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可能已经火冒三丈了,对方却感觉不到。这些人用冰冷的沉默无声地表达着内心的愤恨。
还有一些人,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愤怒,直到他们感觉喉咙里好像突然被塞了个大肿块,或者头痛欲裂,才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怒火中烧、一触即发。许多人早已忘记了如何识别愤怒的迹象。这或许源自他们在家中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旦表达愤怒或反抗时,就会马上遭到训斥:“别给我来这一出!”或者“控制住你自己!”。
无意识表现出来的愤怒带有破坏性的倾向。但是,愤怒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塑造生活,这样的愤怒不是盲目和具有侵略性的,而是清晰、明确且有目标性的。那么,在怒火达到无法控制的极限之前,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地表达愤怒呢?又是什么原因让许多人不愿接纳内心的愤怒呢?
在担任教师和研讨会负责人期间,我遇到过一些人,他们不允许自己愤怒,更别提冲别人发火了。我发现,这些人很难勇敢地将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我总是努力去理解、支持他们。
我也由此被触动,对自己的家庭情况进行了审视,并且回想起来:小时候,我如果生气或者不听爸妈的话,爸妈就会把我送回自己的房间,并跟我说:“把你心里怒气冲冲的倔牛赶到草地上去。等你冷静下来再出来。”尽管他们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带着贬低的口吻,也没有对我大吼大叫,但语气坚定,不容辩驳。
可我不喜欢一个人待在房间里,所以我就尽可能地不再作出任何叛逆行为,我开始压抑自己的愤怒。为了得到爸爸妈妈的爱,我下意识地把自己的需求放在一边,调整自己的行为。比如,我们家规定:即使有不喜欢吃的东西,我还是必须至少吃三勺。起初我觉得这个要求不合理,但因为我知道跟爸妈讨论一点儿用也没有,所以还是遵守了这个规则。有时,让我感觉到难以下咽的,好像不仅是不爱吃的食物。现在我明白了,和食物一起吞下去的,还有我心里的愤怒。尽管我没有直接表达愤怒,但愤怒并没有消失。
这于我来说是影响深远的经历。如今,我知道不表达愤怒让我失去了什么。愤怒是一种力量,它能帮我们塑造生活,让我们活得更加真实、更加自我。
愤怒会告诉你哪些事情、状况和关系不适合自己;会帮助你在人际关系、家庭生活和工作中找到新的方向,并带来积极的变化;会鼓励你大声说话,表达自己的观点,建立边界,做事果断;会帮助你在重要的事情上赢得更多的发言权,敢于为他人发声或是为自己寻求帮助;会让人们勇于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结束喋喋不休的争论。
如果愤怒被压抑,人就会在别处找寻发泄的机会,即使不是大声表达,也会以一种沉默的、负面的,甚至在最坏的情况下以伤害自己的形式表达出来。瑞士心理学教授维蕾娜·卡斯特(Verena Kast)对愤慨和恼怒等情绪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得出结论:压抑愤怒的人往往会患上抑郁症。
压抑愤怒会产生负面后果,并且转化为心理上和身体上的疾病。无法发泄愤怒的人,通常会感到自卑和强烈的自我怀疑,甚至质疑自己存在的意义。
近年来,在科学领域,例如在创伤研究中不断取得新的发现,情绪与身心疾病之间的联系也持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美国的彼得·莱文(Peter A.Levine)是如今最具影响力的创伤研究人员之一,根据他的说法,恐慌、焦虑和抑郁,以及各种症状都是人体持续处于压力之下的结果。
心理学家劳伦斯·海勒(Laurence Heller)和艾琳·拉皮埃尔(Aline LaPierre)是依恋障碍和发展性创伤方面的专家,她们认为:“激烈的情绪和缺乏感情一样,都会导致身体上的变化,并且导致身心障碍。”
不仅如此,针对姿势和身体觉知对健康的影响,也早已有了相关的科学研究。20世纪40年代,尼娜·布尔(Nina Bull)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对该领域进行了探索。她主要研究了姿势和紧张状态与抑郁感受之间的密切联系。许多旨在重新调整身体姿势的疗法,比如费登奎斯方法和亚历山大技巧等,都是基于身体、心理和精神过程相互关联的基本假设。
作为感受过程的系统性顾问和陪护专家
,我会邀请客户观察他们的身体,并判断某些症状是否与被压抑的愤怒有关系。我陪伴过很多受慢性疾病或抑郁情绪困扰的人,发现他们几乎全都试图取悦周围的人——家人、老板、同事和朋友。在这么做的过程中,他们多次突破自己的极限,失去自我,忽视自己的需求。他们缺乏勇气向周围的人表明自己的底线。
我会和这些客户一起研究,让他们更好地感知自己的身体、感受和情绪,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他们的愤怒,从中学会如何远离痛苦、抑郁和自我毁灭,并且汲取力量来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对于那些容易反应过激或固执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比较容易失去朋友,也容易和同事或者老板产生冲突,了解并且学会和愤怒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很有帮助。如果能更早地感受到自己的愤怒,并且在紧要关头目标明确地采取恰当的行动,那么,他们的生活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他们会拥有不一样的人际关系,在和他人的交往中也会体验到更多的活力和愉悦。
处理感受的方式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有着深远影响。让我们仔细思考一下:你如何看待愤怒?你允许自己感受到愤怒吗?愤怒在你身上的具体体现是什么?你什么时候会愤怒?比如,自己的功劳屡次被同事抢走时,有些人可能会立刻直言不讳地表达愤怒,而有些人会在事后才表达自己的不满。再比如,伴侣又一次因为工作上的事推迟了与你的约会时,你会不会气到躺在床上肚子痛?为了感受愤怒,有些人必须先找到怒火在他们身上的具体发作点和表现形式。
在本书中,我精选了一些实用的练习,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愤怒是如何在你身上表现出来的,或是它在你身体中的某个部位是如何燃烧的。另外,愤怒完全可以变成一种积极的感受,让我们重新认识它并且用它来塑造生活,大胆地坚持自己的需求,不再伪装自己、委曲求全。让我们不断挖掘新的可能性和方法,让自己活得更精彩、更真实吧!
我认为,挖掘愤怒的力量以及意识到愤怒积极的一面很重要。首先,我想分享我是如何从愤怒中获得力量的。命运无情的打击曾经让我彻底失去方向,那时候我甚至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
我的哥哥蒂洛比我大4岁,在2013年自杀了——当时他35岁,已婚,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不论家人、朋友还是同事,包括我在内,所有人都沉浸在深深的震惊中,无法相信这一事实。我伤心欲绝,在无限的悲痛中还交织着对很多人、对医疗体系、对整个社会和社会结构,尤其是对自己的愤怒:为什么我没有陪着他?为什么我没能阻止他自杀?
如今,我和哥哥天人永隔,我感到自己满腔怒火。蒂洛和我有很多共同点,我们很像,感情也非常好。在大哥格罗移民澳大利亚之后,我们的关系就更加紧密了。我们因为彼此的欣赏和爱而惺惺相惜,在许多方面都很合得来,都喜欢亲近自然和旅行,总能秒懂对方的幽默。对未来,我们还有好多想法和计划,想要一起做一个项目,提供团队培训服务。我们就这样一起梦想着未来,但如今,那个未来已经不复存在。
一开始,我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心中失去蒂洛的巨大悲伤以及排山倒海的愤怒。有时候,我会突然情绪爆发,大哭、喊叫,感觉自己就像一具行尸走肉。我把心封闭起来,不愿面对自己。
蒂洛的自杀对我也是一次警告,促使我停下来,寻求帮助。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有爱的伙伴,并在团体中得到了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还认识了克林顿·卡拉汉(Clinton Callahan)和薇薇安·迪特玛(Vivian Dittmar),之后他们成了我的老师。他们认为情感是一种服务于我们生活的信息,这一观点在很大程度上点醒了我。
当我开始逐渐整理自己除了悲伤,还夹杂着其他各种情绪的混乱心情时,我很快意识到哥哥所受的抑郁症之苦有多深。回想起来,蒂洛在学校时的成绩很好,是顶级学霸,不论做什么都能做得很好。他的组织能力很强,跟大家相处也总是很融洽,关于这一点我一直都很佩服他。他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和赞赏,我很难想象他会拒绝周围人的要求,更别提冒犯朋友或是同事了。
蒂洛在一家著名的企业工作多年,得到了同事的肯定,后进入管理层,职业生涯一帆风顺。尽管如此,他还是觉得这条路只是众多选项中的一个,也是人生梦想之一罢了。他曾经私下跟我说,他心里还有一丝对兼职工作的渴望,想辞去现在的工作,这样就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了。
我猜想,蒂洛心里有一个声音,规劝他更多地投身于职业生涯并继续在所谓“正确”的生活路径上坚持下去,而不是去寻找自己内心真正热爱的事物。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的创始人马歇尔·罗森伯格(Marshall B.Rosenberg)
曾经尖锐地指出:“做个好人的奖励是抑郁。”
蒂洛把情绪的矛头对准了自己:他心底渴望的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真实的想法生活,然而出于对“错误的”生活和失败的恐惧,他把自己的愿望埋藏起来。我的哥哥害怕不能完美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他看不到摆脱内心极度痛苦的出路。不工作、犯错误、让别人失望,以及忽视别人的期望对他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最终,他将内心被压抑过度的愤怒转向了自己。
不想让别人失望的想法,我也非常熟悉。我是多么地狂妄自大,以至于认为自己可以取悦所有人,做一个完美无瑕的人。我多么希望在蒂洛去世之前,自己就能达到现在的认知水平。我会鼓励他,倾听自己愤怒的感受并为自己而活;我会声援他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告诉他在什么地方委屈了自己,并支持他勇敢地尝试突破。
我哥哥的自杀让我意识到,我们与自己内心的联系是多么重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德国有400万人患有抑郁症(德国抑郁症援助基金会认为抑郁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疾病)。
从中可以看出,我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忘记了如何倾听自己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愤怒作为一种力量可以起到抗抑郁的作用,并有助于重新塑造积极的生活。毕竟,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所有这些经历和见解,尤其是我在认知自己的愤怒情绪方面所作的努力,最终让我重获新生。从那时起,我感到思路无比清晰,我期待着未来,对自己能够来到并且参与塑造这个世界充满了感恩和喜悦。我重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了解自己,与他人交往,愈发认识到在冲突中我们也可以不断成长。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死胡同并不总是意味着道路的尽头,它也可以是变革的起点、新视角的契机。在这个过程中,愤怒是我可靠的向导,它告诉我:“停下,这条路行不通。必须有所改变,你才能继续前行。”
如果一个人想要感受深层次的生命活力和生活乐趣,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需求。你知道你渴望什么吗?你的需求是什么?在漫漫人生路上,在稀松平常的日常之中,什么适合你?什么不适合?什么时候你会委曲求全,为了他人而活?
举个例子,你最近一次向某个人表达意见是什么时候?哪些处境下你会硬生生地把话憋回去,甚至可能因此感觉到自己能量的流失?在什么情况下,你明明心里怒气冲冲,外在表现却异常地平静?
你是否常常感到疲惫无力?你也许会纳闷,明明睡眠充足,为什么还会犯困呢?这是因为,无法做自己会让我们感到很累,违心地活着是一种挑战。为了不察觉出或是感受到自己的这种用力,我们的身体尽可能地让自己进入睡眠模式——关掉电源,闭上双眼。这会让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更易于被接受。
刚开始,即使在一些小事上,我们想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坚持自己的想法也是需要勇气的。例如,告诉伴侣你不想在电影院看大片,即使他已经订了票,因为你更想窝在床上看书。认真对待自己的需求并据此采取行动,即使这样可能会导致对方的疏远,但那又怎样,又不是世界末日,不是吗?这么做也许还会导致冲突,但接纳冲突本身更为重要,这对人际交往以及打开伴侣关系和生活的新篇章都很有益处。
我们不仅可以在私人关系和工作中利用愤怒的积极力量,在社会中也是如此。即使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也要拒绝被他人操纵并且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我们的社会正需要更多这样的人。
出于对商业巨头们不负责任行为的愤怒,全球范围的和平抗议运动逐步发展壮大,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支持者。这说明,如果人们坚持明确的立场,从愤怒中完全可以生发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我在性格发展和教培领域工作多年,由此结识了许多人,我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并陪伴着他们。我搜集了关于他们和我的感受过程的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评估。我优化了各种用于内省和情感转化的技巧,现在是时候将所有这些见解融会贯通,并提供给更多的人了。
“接纳愤怒让生活更美好”是本书的主要思想。在接下来的三个部分中,第一部分将带我们重新认识愤怒,第二部分列出了如何利用愤怒让你更接近真实需求和欲望的具体建议,第三部分将帮助你学习如何通过愤怒来过更真实、更充实的生活。每个部分都有练习,可以让你学会如何处理愤怒以及如何积极地使用愤怒的策略。我强烈建议你在阅读本书时写一本个人愤怒日记:准备一个空白的笔记本和一支笔。对于本书中的许多练习和反思问题,你可以在愤怒日记中记录你的结果。这本愤怒日记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愤怒的力量,激发你的灵感!
弗里德里克·冯·阿德卡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