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时度效:策划 创新 精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作为地方电视时政频道,其新闻宣传的着眼点是,推动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民生,满足群众对信息的需求。这就要求牢牢坚守新闻工作的责任,讲担当,争作为,与时俱进地创新理念、内容和形式,把握好“时、度、效”,发挥主流媒体在团结稳定鼓劲中的重要作用,为建设“强富美高”新镇江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撑。

一、统观全局抓策划,在重大时机、重大事件、重点宣传中展现“时度效”

时度效的根本在于策划,良好的策划可以统观全局,切合中心,抓好导向,稳控舆论,形成强大的正能量。而其中,重大时机、重大事件、重点宣传,是时政报道策划的重中之重。

服务中心,策划好重点专栏。时政频道,时与政的结合,重点专栏首当其冲。时政频道的栏目名称,就是鲜活的新闻眼,从中可以反映出每年镇江发展的关键词,进而清晰地梳理出城市发展的轨迹。如频道开办的《实现新发展,一切在于干》《“十三五”规划解读》《推进供给侧改革结构性改革》《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践行核心价值观》《让人民满意》《金色田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两学一做”在基层》《实践新理念 建设新镇江》《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等,分别对应了作风建设、十三五规划解读、供给侧改革、文明创建、效能革命、三农宣传、两学一做、治国理政新理念、建党95周年等重要内容。再加上“全民阅读”“书香镇江”“六五环境日”“长江国际音乐节”“文化项目建设”等方面的阶段性小专栏,镇江发展脉络跃然眼前。

全国两会,策划好重大时机。全国两会是宣传镇江的重大时机。每年的全国两会,《新闻镇江》“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专栏,组建一支由总监带队,记者、编辑、主持人参与的特别报道组赶赴北京,为镇江市的电视观众发回及时、深刻、准确、全面的两会报道,并采用现场连线、电视评论、嘉宾访谈等样式,镇江发展的一些重要亮点和特色等,均在两会报道中得到全面展现,打造了时度效的典范之作。

“走转改”,策划出重大体验。“走转改”就是让新闻更接地气,更加鲜活,并以此锤炼记者作风,形成长期的效应。这中间的策划是必然的桥梁。首先是面向基层,走下去。当史上罕见的超级寒潮给镇江市带来影响,并与春节前的外来务工人员返乡潮碰撞在了一起,频道专门策划了集群式报道,涵盖天气走势、出行安全、市民菜篮子、雪景雪趣以及各部门严阵以待积极应对等,不仅有农业部门、救助站、中小学、公安、车站等,还有一些寒潮下的特殊工作者,如凌晨3点的菜市场、送奶工、环卫工等,《超级寒潮中的坚守:最冷最美丽》道出了走转改报道的精彩。其次,面向兄弟台,走出去。近几年频道形成了一个传统,春节和五一长假期间,栏目组都会联合苏州、无锡、常州、扬州等多家城市台,联合推出地方文化类特别节目,如《江南五城汇 新春古镇游》,不仅丰富了频道的节目源,也将镇江本土文化借兄弟台作了适时推介。三是面对重大政策,走出深度。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到“工匠精神”,《晚安镇江》栏目推出了“五一”特别策划《致敬匠心》,选取报道了多名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技术、敬业的品德和灵巧的双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再如,2016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到2020年,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要达到50%。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引领着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到农村创业,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力军,《晚安镇江》栏目推出了特别策划“新农民——青春的脚步”系列报道,分别聚焦了五位新型职业农民,展现了他们勇于挑战的农村创业之路,呈现了新农民相较于传统农民在理念、创意等方面的突破。

主题性活动,策划出公益形象。作为时政频道,我们着力打造公益频道的形象,连续多年精心策划、组织开展“情系老区农民 助销杏虎村爱心桃”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新闻行动,帮助镇江丹阳和句容老区部分农产品基地解决销售难的问题,集结社会爱心人士组团前往农田果园实地采摘,购买新鲜优质的“爱心农产品”;频道党支部持续与杏虎村进行共建,将新闻报道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与镇江老促会、丹阳老促会、镇江达人会、净万家环保志愿者等联合,开展了走进杏虎村、爱心献老区的行动,将“两学一做”到田头、作风建设在路上落到了实处。为了宣传生态建设,专门组织党团员一起,赴南山绿道开展呵护家园扮靓南山环保志愿行动,并组织了有社会志愿团队共同参与的绿动南山、为爱奔跑的荧光夜跑环保公益行动。频道专门制作公益形象片《我是共产党员》,用三代广电记者来讲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成为向“七一”党的生日献礼的重要作品。

二、注重特色抓创新,在热点引领、深耕细作、节目特色中呈现“时度效”

新闻宣传报道既面临要争取受众的现实,又要发挥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坚持团结、稳定的价值取向,努力提升正面宣传的战斗力。在内容上要创新,要有特色,同时还要注重热点引领,有意识地防止认识偏差。

面对突发事件和热点事件,讲大局,重引领。每遇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注重科学平稳的基调,不跟风,不炒作,严格按照市委宣传部的统筹指令,严格按时间和事件发展的节点安排适时而严谨的报道,采用权威渠道的声音,有效传递正能量。当“滴滴快车”高调进驻镇江之后,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社会关注度高。栏目组及时关注,就报道的基调多次请示上级,采访过程中,对记者强调了采访的纪律,播发的稿件正确把握了舆论导向,突出了“滴滴快车”营运的非法、出租车停运行为的不妥以及职能部门的主动作为。随着事件的进展,栏目组及时跟进,播发了后续报道,做到了有始有终,保证了热点事件报道的完整性。

面对舆论监督类事件,讲求建设性。作为本地电视时政新闻频道,我们着力在建设性的舆论监督上下功夫,舆论引导上稳妥、得力,主流舆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晚安镇江》与市政府为民服务热线12345长期互通,将百姓关注的12345服务热线接听情况、热点问题,选择性地进行采访跟踪,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这不仅展示了政府服务平台的工作效率,也架构政府和百姓间沟通的桥梁。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查,《新闻镇江》开设“曝光台”,加强对国家卫生城市建设、节俭养德、核心价值观、啄木鸟行动等内容的宣传报道,同时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先后制作播发了一批公益广告,面向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时效创新,向现场报道要质量。大量采用现场报道的形式,努力缩短新闻报道与事件发生的时间差,《新闻镇江》的昨日发生新闻达到80%以上,更有一些重要的当日新闻做到了当天报道。在信息量上,也力求精致,力求丰富,通过对记者的严格考核,形成时效性、信息量在节目发布中的双赢。特别是全国两会期间,有好几档当天发生的新闻信息,我们也尽可能通过技术手段的攻坚,做到了跨地域发送、当天播出,让全市人民第一时间感受到北京现场的声音。

特色创新,向科学编排要质量。频道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特色,节目编排合理,重点突出,广播电视音响清晰,电视画面稳定,节奏流畅,可听、可视性强。《新闻镇江》坚持客观、真实、准确的电视传播规律的同时,逐渐加强新闻评论力度,广泛采用主播关注、编后话、记者感言、微视评等短小精悍的形式表达鲜明的观点。努力创新新闻编排,制造节目的内在节律。把可看性强的新闻按照受众收视心理有意识地安排在一档新闻的不同节点,以期抓住观众的眼球,制造出波峰、波谷效应。特别开设了每周一档的新栏目《编辑时间》,迅速扫描全国范围的重大政策信息,形成权威发布的概念。我们特别加强了会议报道的改革,重大会议创新报,一般会议简化报,跳出会议报信息。并专门在《晚安镇江》中设置“要闻速览”专栏,满足人们对于当天时政信息的简要了解的需求。在头条的设置上,更多地以反映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深度报道作头条,以此推进会议报道和领导人报道的改革。

栏目结构创新,向体裁和形式要质量。《晚安镇江》作为时长一小时的大板块晚新闻节目,分“今晚看点”“要闻速览”“记者视线”“微言大义”“新闻相对论”五个部分组成,形成内容安排上的递进相关,层层深入。既关注本市发生的关键话题,说深说透,体现频道观点;又短平快发布当天本市发生的重要时政要闻,让百姓快速浏览;既兼采本市的或者是发端于全国全球范围但有本市借鉴价值的素材,瞄准焦点、悬念点和争议点,发出频道自己的声音;又借助网络微话题等新媒体因素的导入,用主持人说新闻的样式,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倡导。新闻访谈类栏目《新闻相对论》专门在周末推出《社区圆桌会》,用一年的时间,反映了全市五十几个社区的发展长卷,真实反映出镇江基层真实生态,为社区工作创新进行有益探索。这些内容改变人们对于时政频道的刻板印象,推出了主持人说天气的《气象镇江》,形成了一档收视率高、关注度强、有温度、有影响的新栏目,丰富了晚间荧屏。

公益理念创新,向高品位播出要质量。镇江是个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频道有着公益资源开发的长远规划。比如,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开发制作《中华长歌行——我们的节日》专题片,并推出了二十四节气的公益宣传片;以镇江历史故事为主题,开发《镇江故事》栏目,成为镇江人自己的百家讲坛,如20集《四大名著与镇江故事》、20集《四大爱情神话传说与镇江故事》、20集《海天带您游南山》等;以镇江诗词之城的资源为抓手,由频道主播录制反映镇江的唐诗宋词并在黄金段播出,让山水镇江以文化的形式绽放;此外,更面向社会合作制播大量公益作品,如《筑价格诚信风景线,造放心消费新镇江》、镇江索普集团义工的公益宣传、丹徒区世业洲生态之岛的公益宣传、《企业服务平台——965808,就让我,帮您办》的公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公益宣传、《阅读是人生最美的姿态,读书是心灵最好的旅行》公益宣传等。

三、严抓精品创作,在重要阵地、创优制作、队伍建设中展现“时度效”

时度效的根本检验,在于是否能够讲好镇江故事,展现镇江能量。其中,外宣作品将镇江故事表现为中国故事,精品力作将镇江故事展现为魅力故事,队伍建设将镇江故事展现为我们的故事。时度效就在这样的讲述中,鲜活而立体,更加具有感染力、说服力。

以对外宣传作为展示时度效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频道“立足镇江,跳出镇江,宣传镇江”,在江苏卫视的用稿一直保持着全省领先地位,已连续13年蝉联“江苏电视新闻宣传繁荣奖”,并三次荣获中央电视台优秀通联集体的称号。频道积极与央视及省台联络,结合央视与省台阶段性宣传重点,量身定做本土新闻产品,每次采访均提前对接,从活动策划到采访细节问题,反复沟通协调,镇江台的外宣被省评议专家称为“镇江现象”。

以精品创优作为展现时度效的抓手。新闻频道一直致力于精品工程的打造,每年都有一批优秀作品荣获大奖。在镇江市级新闻奖的评比中,频道获得一等奖数目占到了全市半壁江山。同时,在省级新闻评比中也收获丰厚,诞生了《巴黎大会的镇江声音》等一系列省级一等奖作品,新闻镇江、晚安镇江、新闻相对论都曾荣获过江苏省优秀栏目称号。

以队伍建设作为展现时度效的根基。频道高度重视党建品牌的打造。频道倡导实施“5+1”党建计划,总主题是:推行5+1模式,争创五星支部。“五”指的是五助,即助学、助残、助教、助农、助创。“一”指的是,打造一支优秀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其中,突出的重点是,打造1133阳光先锋志愿品牌。“1”指的是打造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建设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3”指的是,开展三微活动:微力量兴农,微善举助残,微心愿圆梦;搭建三大平台:城乡互动平台、社会带动平台、大爱联动平台。频道荣获镇江市法治型服务型五星支部,在全市新闻界开创首例。频道高度重视学习型团队的打造,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之风。开办每周新闻夜校,制片人与年轻的记者一起,有针对性地加强业务学习、创新栏目多元表达方式。多看央视及其他地方媒体的新闻,借鉴他人的“精彩”,增加新闻故事性、趣味性、现场感、服务性等方面的尝试。各栏目团队利用“QQ群空间”等网络平台,推行每周一主题的业余学习交流。从制片人到记者,每位成员围绕本周央视《新闻调查》《新闻1+1》等名牌栏目的观摩,谈看片体会,大家从中汲取经验,创新思路。频道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实施优胜劣汰竞争机制(5%淘汰率),形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出得去”的开放式用人机制。实施评星制度,让新闻频道的员工,肯干事的、能干事的、干成事的、成大事的,能尽快地脱颖而出,成为频道之星,甚至是集团之星。

总之,新闻宣传的“时、度、效”是一个整体。地方电视时政频道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把握新闻宣传的“时、度、效”,就是时效要快、时机要准;是非要清,分寸要控;形式要新,效果要好。策划、创新、精品的三方着力,最大限度挤压负面信息存在的空间和时间,发挥好主流媒体在团结稳定鼓劲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在2016年7月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新闻理论培训班上作交流) Tn/v8bfy7zeaCBQYpboBkbcn/bepOMpAz+51Ua1yK27cUFO3jPHEIt5mlG6ujB+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