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高扬道德颂扬的大旗,化解道德滑坡的隐忧,政府与媒体承担着不可回避的责任,很多地方政府有意识地与媒体携手,举办道德颂扬类专题晚会,颂扬楷模、倡导文明,同时,也借此打造城市名片,实施道德文化的城市营销,一系列精品力作应运而生。镇江广播电视台连续四届运作“大爱镇江新闻人物颁奖典礼”,从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中突出的一点是,寻取具有城市特点、时代精神的道德楷模作为样本,由点及面,由小见大,阐发和宣扬他们精神与风采,引发感动,共创和谐。现以“专题晚会中道德样本的运用”为题,特别以2012年元月一日举办的“道德的星空”——大爱镇江专题晚会为例,作相关剖析。
镇江广播电视台的“大爱镇江”最初于2009年元旦举办首届。此后,市委市政府把它列入了每个年末岁初的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项目,形成惯例,至今办到了第四届。很多人起先担忧,连年办,连年选,会不会有思维枯竭?会不会人物稀缺?会不会有疲劳感而效果打折扣?实践证明,抓取道德样本,是确保每届均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选取道德样本,首要的是围绕一个主题,我们在确定每年晚会主题方面,必定作大量的前期研究,深思熟虑方才运作。
201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晚会确定怎样的主题?有很多城市在打幸福牌,从广义上讲,是不错的。但是,我们在运筹过程中发现,许多好人实际上生活得仍然很艰辛,他们坚守道德,坚守良知,坚守良心,他们的精神很富有,如同点点道德的星光,闪烁在灿烂的天空。作为关键字,“道德”二字更加实在而贴近。我们2012年晚会的主题是,“道德的星空”。着力从几个方面切入:
1. 从时代需要切入。时代呼唤高尚的道德。2011年,从小悦悦遭碾压事件、深圳福田老人倒地无人救助事件等,折射出社会道德面临的深层困境和相关社会机制的严重缺失。人们在思考道德缺失的原因。时代稀缺什么,我们就要创造什么。道德专题晚会必须从道德着眼,正是贴合了时代的要求。我们从镇江的好人中,找出了与时下负面案例截然相反的镇江样本,他们的出现,如天雷之声,震撼心灵。年近六旬的普通保安范文清,挺身而出抓小偷,被摩托车拖行六百米;镇江三轮车工人,在危急时刻集体抬起压住路人的汽车,救出伤者;镇江市民自发围成人墙看护街边醉汉,保护他不受交通伤害;当一些地方为农产品滞销一筹莫展时,镇江的网友自发组织采购莴苣,短短十天形成从市民到政府到全社会的助农风暴,解决了5000多吨莴苣的销售难——和谐镇江,需要这些样本;当今时代,需要这种样本;其典型性,不仅是一曲镇江好人的颂歌,更是一个时代跳跃着的道德脉搏。所以说,从时代切入,为道德撑腰,为道德喝彩。
2. 从城市特质切入。城市传播着高尚的道德。镇江是一个有着爱心传奇的城市。西津渡救生会遗址,留下了前人的道德足迹;水漫金山的神奇传说,讲述了美好的爱情;新时期精神文明中涌现出的中国好人,镇江上榜人数已有17位;曾经为了救助一个女大学生,镇江70万人伸出援助之手,满城尽飘黄丝带;镇江的个体医生张晓春,与临汾女教师许香香骨髓配对成功后,发现许香香家境困难无力手术,发动镇江全社会捐款30多万,捐了骨髓又捐款,在镇江临汾两地掀起爱的风暴;镇江的爱心志愿者,已达到12万人的规模,成为响当当的志愿者之城;今年的“大爱之星”人物评选,有21万人参与投票,这座城市爱心资源的丰富,令人感动。在这样一个有着大爱特质的传奇城市,媒体举办的道德专题晚会,全面诠释镇江的大爱,是媒体的责任。
3. 从全国视野切入。举国关注着高尚的道德。各地都在做道德主题的爱心品牌,做得响亮了,就是一张精彩的城市名片。镇江也是如此。几年来的努力,先后与凤凰卫视、央视一流团队合作,大爱镇江,已在全国范围形成品牌影响。这次,我们特邀央视“感动中国”团队来镇,策划运作第四届大爱镇江颁奖典礼,借央视核心品牌栏目的力量,把我们的晚会做成全国视野的精品。央视名主持张悦、启明主持,央视文艺中心夏雨执导晚会,感动中国总撰稿陈镭亲自为我们撰稿,央视感动中国的编导和摄像专门前来镇江摄制短片,“道德样本的运用”正是央视专家们对我们的直接指导的产物。有了全国视野,大爱镇江就展现出了“镇江特色、感动中国”的效果,视野更宽广,理念更先进,效果更显著。
4. 从历史的责任切入。历史回荡着道德之声。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市民,生活在今天,受到历史的影响,也在创造着历史,影响着未来。我们的晚会,要有历史感。要为历史留下一笔。不能简简单单的好事的堆积,必须从中理出理性的光芒,在历史中留下深刻的印鉴。从第一届的“守住一片阳光”,第二届的“家国情怀”;第三届的“唱响生命,守望幸福”;直到2012年的主题“道德的星空”,我们的主题,从第一届的摸索,第二届的从家园到国家的提升,第三届的生命价值与城市幸福的向往,直到第四届道德星空下的大爱汇集,主题在一步步升华。大爱之星个人和群体已颁发了100多人,他们在不同的平凡人生里,书写着历史的责任,让我们在回顾和仰望中,感受着新闻记忆、心灵洗礼、城市镜像、新年祈福,感受着历史的变迁。
每一届主题晚会,总体的格局是相对固定的。比如说,颁奖环节,给道德典范以崇敬;比如说文艺环节,让好歌好舞给道德模范以颂扬;比如说访谈环节,让道德模范们的情感在某个点上现场爆发,引发思考和感动;比如说,制作小片,在道德模范出场前进行现场播放,起到一个简明扼要将人物的光彩推到现场,迅速升温的效果。
但是,每一届晚会必然会因主持人的个性而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与凤凰卫视合作时,他们的主持人访谈环节,更多地嵌入了互动因素,凤凰名嘴杨锦麟甚至将书法移到了场上,现场挥毫,再一个字一个字地解说这些字的含义,演绎一年来的好人善举、城市表情;央视张悦,更多地喜欢用会客厅的方式,与爱星们坐下来,由浅入深地拉家常,用平常温馨的语言来引发大爱的感悟,别有一番特色。但主持人个性的因素,远远不是晚会形式创新的全部。
今年,我们从三个方面优化了晚会形式的创意:
1. 主副会场的变化。2012年的晚会分主副两个会场,目的是更多地运用网络、视频、现场、主持人与主持人间、主持人与观众间多方互动的元素,更好地实现道德样本的晚会运用。主会场设在新落成的艺术中心,一个相对完整的舞美环境,集中展示晚会的流程,是全市瞩目的焦点。副会场设在市政府新市民大厅,组织若干方阵观看大屏上的主会场信号,并适时与主会场互动。镇江的普通劳动者们,端坐在政府的市民大厅,接受大爱晚会对普通劳动者的礼赞,这一方式本身就极富创新价值。而在几个月前,镇江市政府大厅就举办了市民金婚大典,本市青年新婚大典,让普通的市民,在这特殊的地方,感受到政府的亲民,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两个会场的设置,遥相呼应,在同一片星空下,共享道德的荣光。
2. 仪式感的变化。往年是在一个偌大的体育场,数千观众云集,晚会的影响面固然大了,但是会场的空旷和临时搭建的舞台,那种空旷感同样会带来一种不满足感。今年,放在新落成的艺术剧院,非常时尚而大气的舞台,适时加入现代舞台元素,人们端坐在宽阔的座椅上,有一种尊崇感。为了烘托大爱之星的致敬氛围,我们引用感动中国的致敬环节,在颁发大爱人物奖杯后,全场起立,众口朗朗,按演艺大屏的致敬词,群体朗诵,现场的那种尊崇感,震撼人心,前所未有。同时,因为场地本身的压缩,就在外围加了几百米长的红地毯,两侧辅以鲜花和奖杯,让大爱之星从场外踏着红地毯进来,需要近十分钟,才能到达主会场的中心,这个走红地毯的过程,就像奥斯卡颁奖一般的尊荣,强烈的仪式感,令大爱之星们感受到特别的尊重。
3. 传播方式的变化。以往的晚会,是一次新闻专题+现场演艺的共同体,重点是现场,向外围的发散不够。这次,我们新增加了传播因素,使晚会现场借助于传播大大地延伸了。除镇江电视台主频道现场直播、国内诸多媒体现场报道外,中国文明网、新浪微博同步直播。晚会设置几个切口,在人物话题互动性很强的环节,切入分会场,切入微博墙,新浪微博网友可以对晚会的感人之处进行即进式现场点评,新浪微博刷刷地滚动在大屏上,那种强烈互动的氛围,本身就令人感动。微博,不再仅仅是一种传播,实际上它是舞台的延伸,是现场访谈、现场歌唱和舞蹈的延伸,是一种开放式的舞台,更大气磅礴地展现大爱主题晚会的效果。
道德模范,按照中央文明办的评定要求,有八个类别,含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敬业奉献、自强不息、创业创新、志愿服务等。一场道德专题晚会有责任将一座城市的道德楷模进行整体式展示。但是,舞台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晚会在央视播出的限制也是客观存在的,100分钟以内。那么,对各个类别的道德样本的事迹,需要来一个归纳,再通过一种严密的逻辑关系,进行有机的串联,使得整场晚会一贯到底,达到点面结合、一气呵成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运用道德样本时,进行了一些创新。
1. 归纳归类,用好群体样本。往年,镇江的大爱晚会上,始终会有一到两位享有国家级荣誉的重量级典型出现,如走在大地上的农业专家赵亚夫、致富农村的好支书张雅琴等,他们都是中国好人的入选者,是全国范围的典型。他们如同一个巨型的标杆,可以在诸多人物中响亮地凸现出来。但是,今年,我们面对的人物素材,大多是草根平凡人物,我们尝试用草根的低微建构道德星空的宏大叙事,这中间需要创新。我们考虑到:道德楷模们的事迹,有的是一瞬间的作为,有的是碎片式的温暖,有的是一件事的执着,有的是一辈子的坚守,需要把他们进行归纳归类。为此,我们实施打包处理的办法,将一瞬间的人物,如几个一瞬间壮举的践行者,放在一个群体,他们中有跳水救人的好民警、义救路边醉汉的好市民、勇抓小偷的好保安、抢救路边伤者的好司机等等,单独地抽出来,他们的事迹似乎尚嫌单一,但打包处理后,就看到了一个潜在的力量:镇江的普通人,爱心的大汇聚,无愧于一座有爱有道德的城市。同时,我们把一些一辈子干一件事的道德践行者,也放入一个群体,如潜心国学的九旬老人,坚守承诺照料战友父母的好士兵等,一辈子的坚守与承诺,同样令人感动。无论是一瞬间,还是一辈子,经过归纳和归类,作为道德样本,用整体小片的形式,在舞台背景中展现出来,起到的震撼效果,非常可喜。
2. 串联人物,理清人物的出场逻辑。一场晚会,有五六个人物。谁先出场?谁后出场?出场后的现场反响会怎样?这一点不容假设,必须预先考虑到。我们的考虑是,先站出来见义勇为的典型,展现阳光的力量,让人产生呐喊的冲动;再出来残疾而自强不息的典型,悲悯中产生力量,让人产生救助的冲动;再出场20年背妻的好丈夫李永生,让人产生掉泪的冲动;再出群体的震撼性事件,让人看到镇江这座城市的大爱特质,让人产生自豪的感受。这样,整场晚会的基调,不悲切,尽管其中有残疾人的轮椅之行;不平淡,尽管他们多是平凡人物;不矫情,尽管我们的台词永远是抒情的,但情到深处贵在自然;不间断,尽管各人的故事特色不同,但流畅的安排,没有中断的感觉,而是一个小高潮接着下一波的高潮。
3. 由点及面,用好小片的诠释功能。小片,短者三分钟,长则五分钟。讲述的是道德模范们一瞬间或一辈子的事。央视记者分四路,八名同志,来到镇江,与镇江台的记者一起扑下去采访,访谈是到位的,剪辑是精致的,表现是强烈的,央视总撰稿陈镭老师说:“小片千万不要高大全,小片哪怕只讲某一个方面也行,小片起的是引领话题的作用,起的是预热的作用,未必一定要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我们的一些小片是点到为止的,通过一个点来启动一个面。更多的空间,留在张悦和启明主持人的访谈中。事实证明,这样的设置是精确而到位的。不仅控制了晚会总长度,而且,感染力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多元素共进,用好文艺的升华功能。对于文艺元素,起先我们的观点是,以新闻颁奖的严肃和完整为主,文艺服从于新闻主题,是必要的补充。2012年的晚会,央视文艺中心的导演,很恰当地放进诸多文艺元素,起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几首歌曲,如《你还能陪妈妈多久》《你是一个好人》《爱的阳光》《幸福》《天之大》,每一首都与爱相切合,甚至与刚刚访谈的人物的故事相切合,非常和谐地融为了一体。比如,当讲述了一个只有80厘米高的微型妈妈将弃婴扶养成大学生的故事后,歌唱演员在舞台中手抚妈妈的肩头,唱起那首《你还能陪妈妈多久》,表演老人、子女和孙儿孙女的演员们,围成团圆一家亲的场景,那景象特别感人;比如,毛阿敏歌唱《幸福》时,背景上的画面是,镇江一年来的许多大爱之星们,生活在和谐家园的幸福场景,一张张笑脸,一个个关爱行动的瞬间,甚至以往历届的大爱之星们的群像,也在镜头中温情地反映出来,这是一座城市的微笑表情、大爱表情,与歌词,和谐地贴合在一起,达到了全场的高潮。
这次大爱镇江新闻人物颁奖晚会,由央视“感动中国”团队与我们合作打造。我们的感受是,围绕道德专题晚会如何选取和展示道德样本,我们做了一个非常新鲜的尝试。尽管我们已举办了四届大爱镇江晚会,客观地说,备选人物的空间会压缩。但事实证明,人物无论大小,事件无论多少,我们的生活本身永远是多彩变化的,张开发现的眼睛,你总能发现城市的大美,发现城市的大爱。道德样本的运用,期待着你我共同睁开创新之“眼”,启动创新之举。
(作品刊于《视听界》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