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早期英汉词典中的Art

Art的中文译名最早见于1822年马礼逊所编纂的《英华字典》中。其中,马礼逊将Art界定为trade or profession,并首次将其中文译名拟定为“业”“学业”和“艺业”。 “业”在《说文解字》中被释为:“大版也。所以饰县钟鼓。” 其意指用以悬挂钟鼓的木板;“学业”“艺业”则为“业”引申义之沿用,前者指学问、学术,后者为符合一定职业要求的技艺、才能。 若将《英华字典》中有关“业”“学业”“艺业”的其他英文词例进行梳理,可知trade、profession、vocation、occupation四词多被采用。 可见,无论是中文译词的采择还是英文释义的选取,马礼逊皆强调Art是具有一定知识、技术含量的,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并作为职业而从事的活动,泛指各种职业。

除了作为主要词目的Art,马礼逊在其他词条的下属短语中,也列举了很多art相关用例,展现着其更为丰富的内涵。兹举如下:

表1 马礼逊《英华字典》所见art部分用例

可见,在“技艺”这重意涵外,art还被用于“邪术”“妖术”等与原始宗教关联甚密的语境,以及“文艺”“六艺”“秀才”等由传统词汇转化而来的表达。这种语用的差异及与古典汉语的对应或许让人费解,但若寻迹于西方艺术发展史,可知叠加于Art概念的,便有技艺(craft)、巫术艺术(magical art) 及囊括“七艺”等人文学科在内的自由艺术(liberal art) 几层内涵。由此观之,马礼逊对art相关短语的译介,已基本呈现了古典义Art所包含的三重义项。

即便如此,较易为时人关注和接受的,仍是马礼逊呈现于Art这一主要词目下的,与“学业”“艺业”相关的意涵。如卫三畏在《英华韵府历阶》中将Art译为“艺”、Arts译为“百艺”,且增加了Mechanical art一词,并将其译为“技艺”“工艺”, 这强调的便是作为百工技艺的Art。

及至1848年麦都思编纂《英华字典》,Art的中文译名更为丰富、具体。他在将Art译为“手艺”“艺业”“法术”“技术”“技艺”“伎俩”的基础上,又取the art of war(武艺)、the art of driving(御艺)、skill(机巧)、a trade(工业)、a curious art(祕法)、the 6 polite arts(六艺)等短语列于其后。 其中,“武艺”“御艺”等是百工技艺的细化,“祕法”具有一定神秘主义色彩,“六艺”则是传统文人的必修之业。上述三重意涵,显然是以马礼逊的译介思路为蓝本发展而来的。这在其他词目所包含的art相关短语中亦有体现:

表2 麦都思《英华字典》所见art部分用例

值得注意的是,在彼时西方已用于表达“美的艺术”的Fine arts也出现于该词典当中,但其汉译仍围绕“六艺”“技艺”“四术”等传统知识、技能展开,并未触及美感经验领域。

在Art意涵的引介方面集前人成果之大成者,当属罗存德于1868年编撰的《英华字典》。他不仅尽收“手艺”“技艺”“艺业”“事业”“法术”“技术”“伎俩”“工艺”等译名,罗列the art of jugglery(叱法,使法,弄法,演法)、a mysterious art(秘法)、the six liberal or polite arts(六艺)、literary exercises(文艺)、A.B.,Bachelor of Arts(秀才)、A.M.,Master of Arts(举人)等短语于Art词目后, 还展示了art更为多样的语用(如下表所示)。

表3 罗存德《英华字典》所见art部分用例

续表

上述art所表意涵,均不出于实用技艺、巫术之艺与文人之艺三者,这显然承袭自马礼逊和麦都思。然其短语数量和丰富程度,都超乎前人。尤其是此前零散分布于其他词条下的“文艺”“秀才”“举人”等表达,都被罗存德置于Art词目后,这使其语例更为完善;且呈现于Criticism词条下的fine arts及其语境,已涉及西方文艺批评与鉴赏,这无疑拓宽了Art在中文语境里的联想义范围。

至1872年卢公明编纂《英华萃林韵府》,Art的使用语境更为丰富, 且逐渐偏向于实用技艺的意涵。即便作者在词典中保留了其作为巫术之艺和文人之艺的语境,如Magic arts(妖幻,术艺)、Demoniacal arts(邪术)、six polite arts(六艺)、four fine arts(四术)、Literature of the arts(艺文)等, 但呈现于Art词目下方的,仅剩“艺”“手艺”“工艺”“法术”等译名,和art of counting、weighing、and measuring(章程)、art of war(武学,武艺)、Arts(百艺)等短语。 这显然更突出其实用技艺之义。

此倾向在1887年邝其照所编《华英字典集成》中有更显著的体现。在该词典中,不仅Art词目后仅存“手艺”“技艺”“技术”三个译名和the art of war(武艺)一条短语, 且其他词目下涉及art的语例也极大减少。尤其是文人之艺相关语境,在该词典中已寥寥无几。可见,与生存实践有关的“技术”“技艺”,是此时期Art呈现出的主要意涵。

实际上,西方Art概念意涵甚广,就其古典义及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叠加的引申义而言,都倾向于指称抽象意义上的“学问”,并拓展至技艺、工艺、巫术、文艺、美学等兼涉形而下、形而上的多个知识领域。 [1] 然而在早期英汉词典中,除具有审美意蕴的“美的艺术”未见诸翻译外,包括实用技艺、巫术之艺、文人之艺在内的诸多义项,均已通过翻译植入中文语境。值得注意的是,在邝其照出版《华英字典集成》时,距离第一部《英华字典》问世已有65年之久。这65年间,中国社会局势发生了极大变化: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势力逐渐渗入中国;而国内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也在持续开展。若说马礼逊、卫三畏编纂的词典还处于跨语际交流的初创与摸索阶段,则麦都思、罗存德所纂字典已然处在丰富和发展阶段。至卢公明、邝其照之时,可谓是Art意涵植入中国语境的一个节点,他们更倾向于选取契合时人语言学习、交流实践的,最实用、等义的表达。 由此观之,在19世纪英汉词典中居于主导意涵地位,且重要性愈益凸显的实用技艺之Art,是时人对其主要认知。而Art审美意涵的植入,则需要一个新的契机。

[1] 柯林伍德在概括西方Art概念发展历程时有言:古拉丁语ars类似于希腊语τ χνη,主要指技艺或专门技能;17世纪,美学概念才从技艺哲学中分离出来;18世纪,这种分离日渐明显,由此出现“美的艺术”(fine arts)与“实用艺术”(useful arts)的区分;19世纪,“艺术”才最终表现为Art这一压缩概括的形式,但在意涵层面与技艺(craft)、巫术艺术(magical art)、娱乐艺术(amusement art)存在一定混淆、错置。可见,Art概念的意涵演变过程,亦是西方知识、学科演进历程的缩影,由其拓展而来的知识范畴,不仅囊括古典义层面的百工技艺与实践技术,更深入至形而上层面的美感经验及表达。参见R. G. Collingwood,The Principle of Art,p.5,6,31,32. K/crTIpLy06D4sRbp0gWrr+mgP8NBdsKVkM8/EPIhzkyqvGevOe8ZpyRBrH8pmk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