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文经济学的缘起在于寻找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文密码,从而关注“人”和“文”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作用。研究江南地区经济发达的文化密码和文化繁荣的经济密码,实际上是寻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只表现在经济上进入世界强国之列,还表现在建成文化强国。在丰富人民物质生活的同时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关系到现代化的目标设定,也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原动力所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体现物质变精神和精神变物质。人文发展需要经济基础,经济发展需要人文支撑。一方面,促进经济发展的人文精神基于深厚的文化积淀;另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和创新性发展,本身需要经济支撑。在现实中,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有自发的潜移默化的因素,但政府因势利导的组织和引导不可或缺。有的地方文化底蕴很深但没有转化为经济的繁荣,有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很高但文化相对落后,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缺少有意识的引导和组织。
中国式现代化包含文化现代化,即建设文化强国。文化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是有区别的。经济现代化有个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问题,文化现代化虽不排斥对世界优秀文化的学习和交流,但不完全是追赶发达国家,更不是文化的西化,而是体现文化自信。中国式的文化现代化包括哪些内容?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和积淀,有条件在保持传统文化优势的基础上,高起点发展体现时代和科技特征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现代化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传承历史文化,二是融合现代文明,三是科技创新。以此为内容的文化现代化,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苏杭地区的人文经济学,就是中国式经济和文化现代化相互促进的典型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09年4月考察苏州昆山时就指出: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
苏杭地区在农耕时代就被称为鱼米之乡,后来是中国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农村素有家庭手工业传统,加之受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苏南农村的商品经济意识较强,这些是当年苏南乡镇企业发展的社会基础。苏杭地区也成为中国最早工业化的地区。在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这个地区又走在前列。这种经济现象的背后必然有人文因素。
在苏杭地区产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创新和演进的文化。江南优秀传统文化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得到了创新性发展。这些文化遇上合适的经济环境就会爆发出磅礴的力量,精神变物质,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仔细研究苏杭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不难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成功的基因和密码。例如:对实体经济的坚持,苏南模式的兴起,开放型经济的蓬勃发展,都体现了该地区崇尚实业、义利兼顾、崇文重教、开放包容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显然,文化现代化不是丢弃传统文化,而是传承历史文化和创新现代文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使之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支撑。
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水平处于中国前列。苏南紧靠国际经济中心上海,城镇密集,交通运输便利,尤其是文化教育发达,集聚辐射能力强。进入新时代以来苏南地区的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是不争的事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目前都是GDP(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城市,2023年苏州GDP达到了24653.4亿元,全国城市排名第6,设区市排名全国第一。无锡实现GDP 15456.19亿元,在全国26座GDP万亿城市中,近年稳定在第14位;若论人均GDP,无锡达20.63万元,在万亿城市中居于前列。南通是江苏省内第4个GDP万亿城市。常州地区生产总值10116.4亿元,成为江苏省内第5座GDP万亿之城,且人均GDP达到18.84万元,成为全国人均GDP前十强城市之一。
苏南各市的经济发展各有优势和特色。就利用外资来说,苏州凭借其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投资企业近2万家,累计使用外资超1600亿美元,位居全国第三(设区市第一)。尤其是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苏州。就新质生产力来说,苏州的生物科技和数字经济,无锡的集成电路和先进制造,常州的新能源,均居全国前列。无锡凭借其科技实力吸引尖端高科技企业落户,处于世界算力前列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安装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处于国家顶尖水平的集成电路研发生产基地也在无锡。无锡的物联网领先全国,形成全国唯一的物联网领域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落户在无锡。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PV动画出自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2024全国十强县级市,6个在苏南,包括苏州的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无锡的江阴、宜兴。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0亿的县级市全国仅2个,一个是苏州的昆山,一个是无锡的江阴。
苏南的经济强有其经济基础,但不能忽视其文化的基因。人文的发达创造了苏南经济繁荣的奇迹。江南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从古到今都很发达,尤其是近代以来。研究该地区经济和文化相互促进共同繁荣所包含的人文经济学,可以发现其内在的逻辑是文化—人—经济。三者在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中实现共同繁荣,即以文化人,以人化经,以经育文。这是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历史和现实的写照。按此逻辑可阐述经济与人文间的深层次关系,从中探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相促进的规律,特别是探讨经济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的文化基因。这种研究对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样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