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特森故事观中最核心而且最有个性特征的部分,就是将故事看作文学性真实,将其视为解构传统的文化体系的一种方式。温特森在作品中不断强调文学故事“不是真实的翻版,是一个全然不同的看世界的方法”
,并将故事当作拆解生活成规、重建新世界的有效方式。在温特森看来,故事的价值不再只是认识(epistemological)意义上的,更是本体(ontological)意义上的。
她不用传统现实主义的观点去定义“真实”,而是将“真实”纳入“文学现实主义”(literal realism)的范畴。故事里存在特别的真实,不再仅仅反映世界,对现实亦步亦趋,而是再造世界;故事不再仅仅表现意义,“故事本身产生意义”
。温特森从解构的角度阐释故事,认为故事呈现文学性的真实。这是马泰·卡林内斯库(Matei Calinescu)所说的带有解构企图的“战略性”行为
,解构目标直指逻各斯真实,这也正是温特森故事观的核心所在。学者诺克思(Noakes)认为温特森用不断插入的故事解构了日常的、平庸的生活,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真实”,展现出了极具张力的诗性:
温特森在平庸的日常生活和离奇的景象之间来来回回,插入的童话故事不断覆盖“真实”的生活。确信一段描述的张力里存在着诗性。……就像她在《激情》里说的:“我是在给你讲故事,相信我。”
温特森的故事本体观念不是凭空而来,不仅与其成长经历有联系,更是与她自己对生活的切身理解有关。温特森在其作品中使用了一系列意象去表达文学性真实的理念,如故事是光、故事是活物、故事是地图、故事是化石等,甚至认为故事能够创造出独特的补给性的时空真实,下文将就这些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