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 a , b 为互素的整数,则算术级数 an + b 中包含无限个素数。
虽然在问题004中已经了解到费马数
不能总给出素数,甚至也无法证明在所有的费马数中存在无穷多个素数,但人们还是热衷于寻找一个公式(为了便于计算,最好是某个多项式
f
(
n
)),希望它总能给出素数,或者退一步讲,至少从它能得到无穷多个素数。在历史上,人们的确找到了许多有趣的多项式,它们甚至能连续地给出一些素数,但遗憾的是在大多数情形下,却无法证明这些多项式能给出无穷多个素数。
欧拉给出了一个二次多项式 f ( n )= n 2 - n +17,当 n =0,1,…,16时,不难验证 f ( n )均为素数。注意到
f ( n )= n ( n -1)+17=(- n )(- n +1)+17= f (- n +1),
所以, f (-15), f (-14),…, f (-1)也都是素数。由此表明当 n 连续地取遍从-15~16之间的32个整数时,相应的多项式 f ( n )= n 2 - n +17的值均能给出素数。这种由多项式连续地给出素数的现象令人十分惊奇,由此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个二次多项式究竟能连续地给出多少个素数呢?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寻找,欧拉终于在1772年又发现了一个非常著名的二次多项式 f ( n )= n 2 + n +41。当 n 依次从0取到39时, f ( n )的这40个函数值也都是素数。同样,该多项式也具有下述性质:
f ( n )= n ( n +1)+41=(- n )(- n -1)+41= f (- n -1)。
所以,当 n 依次取从-40~-1之间的40个整数时,相应的多项式 f ( n )之值也均为素数。换言之,该多项式 f ( n )对 n 的连续80个取值(从-40直到39)都能给出素数!另外,也有人不喜欢 n 取负整数,而希望 n 取非负整数0,1,2,…。为此,只需把 n = x -40代入该多项式,即得
f ( x -40)=( x -40)( x -39)+41= x 2 -79 x +1601,
这样,当 x 从0依次取到79时,多项式 g ( x )= x 2 -79 x +1601的相应取值均为素数。
不可思议的是,继欧拉之后,人们再也找不到其他的二次多项式 an 2 + bn + c ,可以对 n 的某些连续80个以上的取值都能给出素数。在许多次失败的尝试后,人们甚至猜想:没有一个二次多项式能满足这样的性质,它对相继80个以上的函数值均为素数。这当然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要想在近期内证明这一猜想,希望十分渺茫。但对欧拉发现的著名多项式 n 2 + n +41而言,1967年有人证明:如果多项式 n 2 + n + a 对 n =0,1,…, a -2全部给出素数,则 a ≤41。这也算是差强人意了。
现在一般地考虑正次数多项式 f ( n )= a m n m +…+ a 1 n + a 0 ,对某些特殊选取的整数 a i ,有两个自然的问题:①该多项式能否总给出素数?②该多项式能否给出无限个素数?
问题①的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如果某个多项式 f ( n )在 n 等于某个正整数 s 时给出素数 p ,即 f ( s )= p ,则对任意整数 k ,不难看出 f ( s + kp )= f ( s )+ p (…)可被 p 整除。所以,当假设 f ( n )的值总是素数时,就有 f ( s + kp )= f ( s )= p 。由此表明多项式 f ( x + s )- f ( s )有无穷多个不同的根 x = kp ,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 m 次多项式最多只有 m 个根(见问题041)。
相比之下,问题②的解答则要困难得多。如果希望多项式
f ( n )= a m n m +…+ a 1 n + a 0
能给出无限多个素数,一个必要条件是它的各项系数 a 0 , a 1 ,…, a m 的最大公因子为1,高斯称这类多项式为本原多项式。不难看出,该必要条件并不充分,例如,多项式 f ( n )= n 2 + n = n ( n +1)对 n 的每个整数取值均为偶数,也就是说,它只能给出一个素数2。事实上,对许多次数大于1的多项式,如 n 2 +1,人们猜测它们能给出无穷多个素数。虽然看起来该猜想应该是正确的,但至今仍然无法证明。
令人欣慰的是,对于一次多项式 an + b ,如果系数 a 和 b 为互素的整数,亦即 a 和 b 的最大公因子为1,则当 n 取遍正整数时,{ an + b }中的确包含了无穷多个素数。这个非凡的定理是由高斯的学生狄利克雷于1837年首先证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