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肆 源起昆仑

昆仑山因其本身的自然环境和物理特征,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无上的神圣性。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也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

东晋葛洪的《神仙传》这样描述昆仑山西王母的居住环境:“昆仑圃阆风苑,有玉楼十二,玄室九层,右瑶池,左翠水,环以弱水九重。洪涛万丈,非飙车羽轮不可到,王母所居也。”“阆苑”也从此成为中国古代仙境的代名词。

传为南唐阮郜所绘的《阆苑女仙图》应该就是依照葛洪的描述来布局构图,绘制而成。

〔南唐〕 《阆苑女仙图》局部 阮郜(传)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描绘的是女仙之首西王母在昆仑阆苑组织各路女仙休闲聚会的情景。统览全卷,背景大致可分为岸渚仙山、阆苑聚会和洪渊浩渺三个部分。

中间阆苑部分环境幽雅。苍松挺拔,翠竹掩映,怪石耸立,青鸟起舞。一群女仙已经先至,其中三位地位显赫,在小仙女们的陪侍下错落而坐。或展卷静读,或执笔欲书,或拨阮弹弦,优雅沉静,气质超凡。

庭院左侧分别有乘龙女仙、驾鹤女仙和凌波女仙纷至沓来,右侧的桥边有漫步的仙女。而空中的驾云女仙有侍女手持障扇,怀抱绶印跟随,衬托着姗姗而来的全画身份最高的主人西王母。

整幅画面虽然人物众多,景物丰富,但是结构清晰,主次分明,场景有序。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昆仑阆苑神仙生活的主题。

传为南宋刘松年的《瑶池献寿图》也是一幅以昆仑山瑶池仙境为背景的画作,描绘了周穆王周游天下,来昆仑山拜见西王母的故事。

画面构图饱满,色彩明艳,场面盛大。西王母对周天子说道:“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于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 周穆王临别时,西王母还表达了再次相见的愿望:“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周穆王归行前,也在一石山上题字留念:西王母之山。

后来,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作诗吟诵此事:“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画面下方,画家还附绘了上古隐士巢父,许由洗耳的传说。

〔南宋〕 《瑶池献寿图》 刘松年(传)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附:许由洗耳

上古时期,尧在考察自己的继承人时,听说阳城(即今洪洞)的巢父、许由都是贤能之人,便前去拜访。先见巢父(他以树为巢),巢父不受;继访许由,许由坚辞,并隐耕于九箕山中。尧紧追不舍,再次找上门来,希望许由来做九州长。许由顿感耻辱,觉得尧的话弄脏了他的耳朵,就跑到溪边去清洗。

《史记正义》注引皇甫谧《高士传》时,记述了许由洗耳的情景:“时有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

许由自视高洁,然而巢父更胜一筹:“你许由不受王位,隐藏起来就罢了,谁能找到你?你这么夸张地跑到水边洗耳朵,是怕别人不知道你的高洁吗?这分明是另一种沽名钓誉。我下游饮牛,你上游洗耳,岂不又弄脏了我家的牛嘴?”

这个故事应该是中国古代关于高人隐士的最早记录,表达了人们脱离凡尘、回归自然的最初愿望,开启了中国古代文人隐逸文化的先河。

画家把许由洗耳的故事揉进《瑶池献寿图》画中的角落里,似乎寓意:君王尊贵,不免劳于江山社稷;隐士高洁,唯惜偏于人文主脉。

〔明〕 《寿山福海图》(局部) 冷谦(传) 旅顺博物馆藏 CPwD8lYrR/bhAZ6lpp+Wcex6pRLiDG1zW1C/XOCBIBA0OgRU+9toBdw5Hmlt3JY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