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旅离不开道路,道路事关国计民生,所以中国历朝历代对修建道路都高度重视、不遗余力。
这幅北宋画家胡舜臣绘制的《送郝玄明使秦图》是现存最早描绘秦驰道的画作。
北宋官员郝玄明出使秦地(陕西)之际,宫廷画家胡舜臣为其作画并题送别诗。画面中央偏下方,可见郝玄明与侍者骑着驴马行走在山道上。
画中几段时隐时现的道路应该就是当年秦始皇所修建的秦驰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实现对全国的有效管理,以咸阳为中心,陆续建造了九条驰道(西方道、秦栈道、武关道、东方道、并海道、临晋道、上郡道、北方道和秦直道),形成了全国快速交通网。
〔北宋〕《送郝玄明使秦图》 胡舜臣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为了防止植物生长,秦驰道用高温加热后的熟土铺设而成,并且在土中混杂了盐土、石灰等物质。秦驰道道路宽敞,一条路分为三道,中间一道专供皇家行驶。
秦驰道遗址实景图
有的道路中央则按秦国马车的标准宽度统一铺设木质轨道,轨道枕木之间的距离正好是马奔跑时最舒服的步幅,可以确保马车以相近的速度高速行进,秦驰道堪称古代高速公路。
南阳山区发现的有轨秦驰道
生存和发展是两个永恒的主题。秦长城捍卫了生存,秦驰道促进了发展,彪炳史册,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