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肆 驴行天下

驴,性情温和,步伐稳重,能驮能骑,吃苦耐劳,是平民百姓的生活和生产资料,也是古代文人出门远行去求学问道的标配交通工具。

〔南宋〕《晓雪山行图》 马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驴子往往被视为俗物,地位低下。但在行旅题材的古画中,驴子是不可或缺的主角。历朝历代所有溪山行旅题材的画作中,大多都会有驴子负重前行的身影。中国文人对驴有着特殊的感情。

〔北宋〕《溪山行旅图》局部 范宽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举世多少人,无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这是《东游记》里描写张果老的一首打油诗。杜甫说:“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苏轼说:“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为什么驴子深受历朝历代文人、画家的青睐呢?

驴没有牛任劳任怨的美名,也没有一马当先的地位。生来不由己,一生多坎坷,天生犟脾气,芸芸负重行。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人生巅峰总是短暂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古时很多文人的多数时间也都是怀才不遇、颠沛流离的,不免驴行奔波,行旅江湖。艰难旅途中,驴就成了与文人相依为命、惺惺相惜的重要伙伴。

〔明〕《驴背吟诗图》 徐渭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6uZKjaDMcyLTQQZ9cbgpLozOn2PGnWR+/o8tJW62AvX/f91Ze9E9xCuG54TnJoG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