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北方的关仝所见到的世界,与同时代身处南方南唐净土的董源所见到的世界完全不同。
所以,不似关仝《山溪待渡图》中于崇山峻岭、深谷激流之中充满艰难险阻的待渡,董源所绘《夏景山口待渡图》则呈现出一片祥和平静的气象。如果说关仝笔下的待渡之旅描绘的是北方的山高,董源描绘的则是南方的水长。
这是一幅长达三米多的画卷,画家并不急于切入待渡的主题,而是先用很长的篇幅来描绘江南水乡山丘平缓错落、江水悠悠静流、林木葱郁茂盛、渔村祥和乐业的景象。这种构思布局营造出舒缓的节奏和悠然的意境。
这样美好的自然风光为接下来的待渡主题做了充分的渲染和铺垫。卷尾的依依垂柳引出了一位官员打扮的红袍文士,他独立江岸,横笛吹曲,非常诗意而浪漫地等待悠然而来的小船,其喜悦的心情可见一斑!
船上首尾两人撑篙,中间乘坐着四位着官服的来客。看来,这一次待渡的目的与关仝的《山溪待渡图》完全不同,主人公不是准备逃避战乱、远走他乡,而是等待亲朋来访、好友相见。这是一次双方都很期待的待渡。
董源通过《夏景山口待渡图》诠释了另一种待渡的意境。待渡不仅是指我单方面地由此岸渡到更好的彼岸去,如果我这里很好,此岸即是彼岸,我也期待你能渡水而来。
如果人们能为了真爱而成就彼此互渡,那便是美好的人生了。
〔五代〕《夏景山口待渡图》 董源 辽宁省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