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行旅题材的古画中,经常可以看到旅人由驴马换舟船的情景,可以看出古人旅途的艰辛、人生的不易。
清代画家禹之鼎的《移居图》,表现文人高士向往自然、归隐田园的情景。近景之下,承载庞杂器物的工具不过牛马车船;远景之外,孕育生灵万物的天地终归缥缈虚无。
这牛马车船的情景,不禁让人联想到唐代诗人高适的两句诗:“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船。”庄生就是庄子,那“庄生马”是什么呢?
庄子在《齐物论》有言:“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否定了战国时期名家的代表人物公孙龙提出的“指之非指”“白马非马”两个名实之间的逻辑命题。他认为天地虽大,都可以认为是一根手指;万物虽杂,都可以看作是一匹野马,不用辩来辩去。而“野马”又是什么呢?庄子在《逍遥游》中又说:“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马不过是虚浮飘荡的生命尘埃汇聚成的一种气象。实际上,它可以是任何事物。旨在宣扬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范蠡船”就比较好理解了。春秋时期,越国大臣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后,急流勇退,携美眷归隐,泛舟湖上。
“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船。”看来高适的诗句延承了庄子的观点,抒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逍遥进退、四海为家的道家主张。庄子的思想是形而上的人生哲学,原本不适合针对具体事物,被高适写成诗句后,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和豁达气魄。
天地之间,万物有缘聚散;五湖四海,旅人皆可为家。旅行的终极意义恐怕就在于此吧。
〔清〕《移居图》 禹之鼎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