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思考以下问题:
这个设计很糟糕,到底是谁的过错?工作时经常遇到烦心的事情,项目丢标又是谁的责任?
项目负责人责怪设计师的设计能力不够,设计师责怪项目负责人不懂如何做项目,或者大家一致认为是客户没有眼光、不懂设计,如此互相埋怨。可到底是谁的问题呢?
——是你的团队配合出了问题。
那么团队是固定的吗?什么样的组合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团队呢?
我在设计机构工作了 20 余年,接触的都是商业类的服务型设计,作品得以呈现,靠的从来不是一个人或其中一项职能的功劳,而是一个优秀的团队。
但在大型创意服务公司,团队不是固定的,会因项目类型及完成时间不同,分配不同人力资源组成团队去完成项目。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团队组建的重点不是人多,而是要具备以下五种类型的拥护者:机构的拥护者(甲方)、主题的拥护者(策划师)、观众体验的拥护者(甲方的用户)、设计的拥护者(设计师)、项目和团队的拥护者(项目经理)。每种拥护者不一定是一个人,团队内的每一个人也可以身兼不同拥护者身份。
想要扭转一个有硬伤的设计,一定要用心组建和完善一个团队。那么这几种拥护者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
团队作战要明确两种方式:共同工作和协力工作。
以下段落部分参考了《创造展览:如何团队合作、体贴设计打造一档创新体验的展览》
一书中的内容,书中明晰地阐述了这五种拥护者的定义、角色职责及其所需的技能。
甲方也通常是客户的品牌部门,他们清楚地知道项目目的是什么,以及什么样的设计是较为适合的。他们可以:
1.预见项目以何种形式促进机构目标的实现;
2.整合项目实施所需的资源;
3.将想法向理事会或其他高层汇报;
4.为项目寻找资金。
这一角色所需的技能包括战略思维、管理能力、说服力、批判性思维和清晰的思路及观点表达力。这种拥护者不仅需要能够识别与鼓励有用的想法并有效地组织资源,通常还需要招揽更多的人参与到项目中。
策划师能够把对主题的热情带到项目过程中,并且能够将这种兴奋感传递给团队其他成员,使其最终传递给观众。该拥护者能够从学术角度确定主题核心,并帮助团队确定最重要的信息以及删除无关紧要的内容。
主题的拥护者必须能够击中问题要害,并确保所呈现内容的准确性。因此,这个如同大脑一样的职能者不仅需要具备很强的逻辑思维与洞察力,同时也需要他们对文字极其敏感。
观众是展览工作的核心,“展览是为了服务人,而不仅仅是展示物”,因此观众体验的拥护者可以是团队里的任何人,这个人会身兼重任,具备的能力必须是值得大家信任的,而且必须是对“人”的行为体验有深入洞察的。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要根据目标用户的性质、喜好等,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各种体验及展览形式,这个职能工作的产出结果是整个展览体验设计思想的核心。
观众体验的拥护者,平日需要进行大量且广泛的阅读,对各种知识涉猎越多,对日后即将服务的用户就越加了解。
设计师并非只注重空间在视觉上的赏心悦目,还关注环境的舒适性、趣味性。要了解观众如何才能被吸引并愿意进行参观,还需要关注空间照明,这样才能使空间内的各元素发挥良好的作用。总的来说,“设计的拥护者”要关注如何用空间设计来支持和提升观众的整体认知、情感和体验目标。
设计的拥护者所需的设计技巧:
1.阅读能力;
2.空间规划能力;
3.了解互动体验设计;
4.了解互联网、多媒体等数字设计;
5.了解绿色设计;
6.手绘、各种绘图软件等操作能力;
7.让设计深化落地的能力。
与主题的拥护者一样,设计的拥护者需要在特定的领域接受较为专业的培训,比如建筑、工业设计、平面设计、舞台设计或相关领域。如同观众体验的拥护者一样,为了策划与设计出一场经典展览,他们不得不积极追求那些所需特定领域的技能和知识。
项目经理所需的技能包括规划和推进,涉及对进度表、预算以及团队及其流程的整体把控。
项目和团队的拥护者必须是最终的推动者,这样才能促进团队中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优势。他们必须知道如何召集、召开和记录一场会议,以及如何客观地分析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内容,鼓励成员表达不同的观点。
可以看出,在一个展览设计团队里,每一个拥护者都非常重要。展览与设计是一门艺术,团队管理同样是一门艺术。我们所说的“1+1> 2”抑或“1+1=2”,甚至有可能最后只是“1+1 < 1”,这完全取决于整个团队发挥了怎样的战斗力。尽力让团队内的成员多些同理心,去换位思考一下其他拥护者的专业所需和执行思维吧。
五种角色关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