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镇国寺万佛殿

上承唐代、下启宋代的木构佛殿,礼佛空间虽简约,但庄严气氛十足

地点: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郝洞村

镇国寺为现存稀少的五代建筑,

为三开间方形殿之经典作品。

大木结构斗拱分布与佛像布局比例和谐,

下图以单点透视法表现其所彰显之庄严气氛。

镇国寺万佛殿解构式剖视图
1 释迦牟尼佛结跏跌坐中央,呈现平和慈祥神容,而背光如插屏,融于梁架之内,调和至极,入殿礼佛者可得到精神之解脱
2 殿内壁画万佛像
3“厦两头”(“歇山”在唐宋时的称谓)构造是将山面移外,将重量骑在丁栿之上,可使殿内空间较宽大,让屋顶造型更宏伟
4 博风板可防止雨水侵蚀梁木
5 横跨前后的六椽栿,长10米以上,不受柱子羁绊,令人进入殿内马上感受到空间之雄伟与整体感
6 橑檐枋为悬在屋檐外的桁木
7 檐下使用七铺作,采双杪双下昂斗拱
8 丁栿外端为斗拱,内端架在大梁之上

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是中国现存唐代与宋代之间的木构殿宇,在技术史上扮演承前启后的角色,享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作为一座禅宗佛寺,它不求建筑之庞大与华丽炫目,反而更希望予人沉稳收敛之美。殿中的佛像也是原塑,艺术水平极高。

五代建筑凤毛麟角

万佛殿面宽三间,进深亦三间,平面呈正方形,正背面辟门窗,左右面封以厚墙。所有柱子皆埋没于厚墙内。因而我们跨进殿内,不见一根柱子,创造出简洁单纯的庄严空间。它的屋架采用类似宋《营造法式》所谓的“六架椽屋通用二柱”厅堂造。这是一种用于较小建筑的大木屋架,殿内无柱,也不用乳栿,但跨度长10多米。

大小铺作交替出现

屋架上可见到叉手及托脚等唐风构件,外檐斗拱用七铺作的双杪双下昂,昂后尾被大栿压住,取得力学上的平衡。除了柱头斗拱外,补间也有一朵,但较小。从正面看,大小斗拱铺作间隔交替出现,结构严谨,权衡美好。

以建筑弘法

万佛殿之得名,系殿内厚墙有彩绘划分格子,绘出许多佛像。殿内佛台很低,上面供奉着十一尊彩塑佛像,居中为释迦牟尼佛,左右分列阿难、迦叶二弟子,供养童子,胁侍菩萨与天王护法。法像圆润,姿态生动,色彩典雅,仍具唐风,造型及尺度与五台山南禅寺相近,可入中国最佳的塑像之例。释迦佛的背光虽高大,但刚好容纳在屋架之间,恰到好处。塑像的距离很近,神容让人倍觉亲切,进入殿内礼佛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我们认为镇国寺达到了以建筑弘法、以空间说法净化人间的境界。

1 镇国寺殿内主尊佛塑趺坐中央,巨大而华丽的背光有如开屏,直立于主尊之后与彻上明造之屋架相容,为极和谐之空间设计
2 镇国寺采彻上明造,可一窥梁架上的明栿、角梁、丁栿与斗拱构造细节

年代: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建 方位:坐北朝南

延伸实例

山西高平清梦观三清殿

清梦观始建于金代,元中统二年(1261)由道士姬志玄(一说姬志真)建,为著名的道观。相传庙名得自姬氏游历五岳后,感悟“人生一梦”,乃舍宅为道观。建筑坐北朝南,现存山门、三官殿、阎王殿、三清殿、玉皇殿、钟鼓楼及一些配殿等。

其中三清殿仍为元代建筑,平面格局方正,木构严谨。面宽三间,进深一间,用六椽,合于宋《营造法式》的“六架椽屋五椽栿对前札牵,通檐用三柱”。殿内“彻上明造”,近代在五椽栿下添加支柱巩固。殿内左右各有两支丁栿,支承歇山顶两端的重量,力学系统明晰,空间释放出结构之美感。

1 高平市的清梦观为一座道观。清梦观三清殿为正方形三开间殿堂,歇山式屋顶的轮廓与中国文字相同,已成为中国建筑的符号
2 三清殿为露明造,可以见到全部木构,原为大跨度明栿,图中可见后代增加二柱以强化结构

清梦观三清殿解构式剖视图
1 后世所加之柱
2 阑额
3 虹形丁栿内端架在五椽栿之上
4 五椽栿
5 华拱

地点: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陈区镇 年代:元中统二年(1261)建 方位:坐北朝南

1 隐藏于晋城山谷内的宋代青莲寺,采用三开间正方形殿及露明造,殿内木构清晰可见
2 青莲寺大殿内景,梁架疏密有致,表现出构造美

延伸实例

山西晋城青莲寺释迦殿

青莲寺始建于北齐,初名硖石寺。唐代在其北侧上方兴建上院,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上院被赐名“福岩禅院”,下院则称为“古青莲寺”。上下院皆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背倚崇山峻岭,龙盘虎踞,面临优美的深谷,环境清幽,气势极宏伟。青莲寺内有多座古建筑,包括天王殿、藏经楼、释迦殿、罗汉楼、地藏楼及禅房僧舍等,依地势高低布局,空间层次分明。

释迦殿建于北宋元祐四年(1089),平面近正方形,面宽三间,进深三间。这种方形三开间殿堂盛行于唐宋时期。外观为歇山单檐,屋顶厚实古朴。斗拱雄奇硕大,柱头用单杪双下昂斗拱,不施补间铺作。内柱与佛台的背墙结合,台上所供奉的释迦坐像及文殊、普贤菩萨彩塑,皆为宋代的珍贵文物。

青莲寺释迦殿解构式剖视图
1 直棂窗普见于唐宋时期建筑
2 释迦牟尼佛塑像
3 单杪双下昂斗拱
4 丁栿外端压住斗拱昂尾,取得力学平衡
5 歇山式屋顶
6 脊榑为最高的大梁
7 上平榑为仅次于脊榑的梁木

地点: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 年代:北宋元祐四年(1089)建 方位:坐北朝南 IcKp7DUSThph7f/qKxz/CfxwLL+DwR267W/iIbLVKwt6Yskj9mxA8sTbybeermn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