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鄱阳湖之战

提起朱元璋在平定天下过程中最重要,也最凶险的一场恶仗,有些人认为是洪都保卫战,有些人认为是鄱阳湖之战,而这两场恶战面对的对手都是陈友谅,并且严格来说,洪都保卫战也算是鄱阳湖之战的一部分,纵观元末的天下形势,从淮河中游的濠州、定远一带崛起,在长江中下游应天一带为根据地立足的朱元璋势力,相对于元廷以及张士诚、陈友谅两大军阀来说,在战略局势上是最劣势的一方。

首先来说,朱元璋的地盘位于其他几大势力包围的中心:他的西边是兵强马壮气势汹汹的陈友谅,他的东边是富足的张士诚;他的北边是北方红巾军,以及垂死挣扎仍不可小觑的元廷,他的南边是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三路军阀交叉形成的更复杂敌情,其次来说,朱元璋的地盘大部分都处于平原地带,无险可守。长江虽然是天险,可是在没有消灭陈友谅之前,朱元璋的地盘在长江南北两岸各占一半,这就相当于说,长江天险对朱元璋的防守意义减弱了一大半。

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朱元璋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自从打下应天府后数年内就再没有能够进行大范围扩张,直到刘伯温投靠到朱元璋麾下后,经过刘伯温的一番透彻分析,才促使朱元璋力排众议,定下了“向南发展、先强后弱”的战略发展方针,所谓“向南发展、先强后弱”是指:暂时不要急于北伐元廷,先把战略重心放在平定长江以南地区。而对长江以南地区的几大敌人,则采取先对付最强大的陈友谅势力,等打败陈友谅,其他实力不强的中小军阀就会不攻自破。

在刘伯温的谋划下,朱元璋先是对陈友谅策划了一场诱敌深入的歼灭战。授意康茂才假意投靠陈友谅,意欲将陈友谅诱至采石矶这处有利地形,然后突然对其发动伏击。当陈友谅刚刚进入伏击圈立刻发现端倪,果断想要退走,这时伏兵四起,陈友谅损兵折将无数好在自己全身而退。此战过后,陈友谅明白了朱元璋已经自己当做了主要对手,于是也开始厉兵秣马准备与其决战。

朱元璋、陈友谅两方势力的交界,大致就位于鄱阳湖东西两侧。朱元璋取得第一场大胜后,又果断带兵越过鄱阳湖,占领了鄱阳湖西南侧的战略重地洪都城,给陈友谅埋了一颗钉子,就在朱元璋、陈友谅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北方红巾军因为内部分裂遭遇大败,另一大军阀张士诚趁机行动,攻占了北方红巾军的地盘,朱元璋虽然是独立军阀,但是在名义上宣称服从北方红巾军领导,两方关系一直比较和睦。可张士诚占了北方红巾军地盘后,直接威胁到了朱元璋的后方,朱元璋可就不踏实了,他只在洪都城留下四万守军,自己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北上,救出北方红巾军残余势力,又把张士诚侵占北方红巾军的地盘给夺了回来。

这一来一去用了八十五天,好在镇守洪都的守将朱文正够争气,硬是率领四万部众硬抗了陈友谅几十万大军八十五天,并最终等来了朱元璋再次挥师南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决战,在鄱阳湖水战中,朱元璋有实打实的二十万兵马。陈友谅宣称自己六十万兵马但实际约有三十万人左右,看似敌众我寡,但朱元璋这边众志成城,陈友谅由于是弑主篡权上位他手下兵马人心不齐。最终经过三十六天的艰难苦战,朱元璋最终击败陈友谅,取得胜利,陈友谅也死于乱战之中,此战过后,朱元璋成为了长江以南的最强势力,扫平长江以南对他而言也只是时间问题。 +h4AK64fH+QheY8H4mkApw6k5ZXodZj/3bIFRoMuapJYP1n0dil9RaDHr5VuYRh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