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大明后,为巩固江山,他将自己的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侄孙分封到全国各地,藩王在封地有政治、经济、军事权利,这其中,燕王朱棣、宁王朱权因为需要抵御北方蒙古军队,手中兵力在藩王中非常雄厚,朱元璋死后,太子朱标英年早逝,由朱元璋在位时分封的各个藩王势力逐渐壮大,他的孙子,年轻的朱允炆继承皇位,即建文帝,开始对藩王做大的形势感到十分忧虑,为了巩固中央政权,他任命自己的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人开始逐步推行削藩,意图逐步收回叔叔手中的权力,朱允炆采纳了黄子澄“先易后难”的削藩建议,他和中央的官员们决定从实力较弱的藩王们入手,先逐步削减他们手中的权力,周王朱橚是朱允炆的第一个目标,他的封地在河南开封,朱允炆政治手段毒辣,他授意大臣曹国公李景隆以“谋反”的罪名包围了周王府邸,把自己的叔叔朱橚全家老小统统押解到了首都南京,并且将这个叔叔废为庶人,还远远地流放云南,这一行动,自然让自己实力最为强大的叔叔朱棣产生了恐惧。
随后,朱允炆对其他藩王也展开了行动,对于荆州的湘王朱柏,朱允炆用伪造钞票、私自印刷钞票的理由逮捕了他,朱柏为人刚正,最终自焚而死,对代王朱桂、齐王朱榑、岷王朱楩等人,朱允炆或者指控他们为人残暴,或者说他们行为不轨,有谋反之心,先后剥夺官职,贬为平民百姓,一系列的削藩行动,让朱棣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对自己实力强大的朱棣叔叔,朱允炆采取了相对其他藩王更为谨慎的处理策略:以加强疆土边境防御为名,将其麾下的精锐部队调往辽东,削弱朱棣手上的军事力量,之后还让自己的亲信张昺、谢贵监视朱棣的一举一动,稍有风吹草动,便给南京递送奏章,更引起朱棣不满的是,朱允炆还将朱棣留在南京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扣押,作为人质,一列列行动摆明了自己就要把朱棣牢牢控制住,直到朱棣交出全部权力。
在此危急关头,朱棣没有坐以待毙,他在身边姚广孝等人的建议下,展开了一系列应对手段,他在北平装疯卖傻,披头散发在城里的街头游荡,张昺、谢贵发现了这一反常现象,并上报朱允炆,但是朱允炆并没有完全相信这个叔叔,朱棣在表面装疯卖傻同时,秘密在自己的王府地下室打造兵器,豢养死士,并利用徐达女儿与皇室关系,获取宫里情报为确保夺权过程顺利,他拉拢宁王朱权,吞并了其麾下的精锐骑兵“朵颜三卫”,作为起事的军事力量,朱允炆让人逮捕朱棣,消息提前泄露,朱棣趁机“清君侧”,起兵反抗,著名的“靖难之役”开始了。
就这样,叔侄大战持续了四年,战役初期,朱棣兵力少于朝廷,但在正确的指挥下,他以少胜多,占领了今天属于北京的周边地区,朱允炆一方则在开始就屡战屡败,之后,朱棣偷袭朱允炆后方,直取南京,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开城门投降,南京被攻占,朱允炆在宫中放火,其下落至今成谜,朱棣顺利坐上皇位,对于曾经主张削藩的大臣进行大肆屠杀,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场以失败为结果的削藩,虽然没有动摇大明统治根基,但其中展现的中央与地方矛盾,成为后世值得反复讨论与研究的历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