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0、建立锦衣卫

如果说起大明王朝的政治特色,那么以锦衣卫、东厂、西厂为代表的特务机构,无疑是其中代表,而在这几大特务机构中,锦衣卫是最早创立的,锦衣卫的正式创立是在洪武十五年,由仪鸾司改组而来,隶属皇帝亲军系统,兼具侍卫与情报职能,如果再往前追溯锦衣卫的前身以及渊源来历,则就有些复杂了,虽然在正史中,明确记载锦衣卫是由仪鸾司改组而来,但是锦衣卫的职责和权利,与之前的仪鸾司几乎毫不相干,仪鸾司在明初相当于皇家仪仗队,还隶属文官系统,从来没负责过情报与侍卫职责,仪鸾司从上到下的职权也都不高,典型的形式大于内容,因此很多人猜测,锦衣卫名义上是由仪鸾司改组而成,实际上大明王朝建立后,建国之前组建的仪鸾司、都镇抚司、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御中军等多个部门都需要裁撤重组,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从中挑选信得过的得力人手,让他们先加入专职保护自己的内卫,然后才在洪武十五年,最后裁撤仪鸾司的时候,将这些之前就挑选好的人员合并组建了锦衣卫。

在锦衣卫初设之时,锦衣卫指挥使为从三品,两年后又改为正三品官职,在初设时,锦衣卫之下设前、后、中、左、右五个千户所,以及御椅司、扇手司、擎盖司、旛幢司、斧钺司、銮舆司、驯马司等七司,如果仅从七司名字上去判断,好像锦衣卫仍旧像是个皇家仪仗队,但事实却远非如此,锦衣卫的主体是各个千户所,一个千户所的满编人员是一千多人,在锦衣卫初设时,五个千户所共计五千六百人,在之后的数年中,锦衣卫历经多次扩编,到洪武年间后期,锦衣卫下辖的千户所已经高达十九个,人数也高达两万多人,如果再加上锦衣卫下辖的其他部门,在洪武年间,整个锦衣卫的人数应该在三万人左右。

锦衣卫不与其他官僚系统有统协关系只受皇帝统协,锦衣卫指挥使也只受皇帝直接领导,自然而然的,锦衣卫指挥使都由皇帝心腹亲信担任,在正史中虽然没有记载首任锦衣卫指挥使是谁,但是根据同时期,其他各类可信性较高的史料分析,首任锦衣卫指挥使极有可能是毛骧,有关毛骧的史料很少,只知道他是朱元璋同乡,很早就投靠到朱元璋麾下效命,因为同乡关系一直深受朱元璋信任,大概是因为毛骧的军事能力欠缺,因此他在大明王朝建国过程中作为有限、名声不显,但是,等到朱元璋设立锦衣卫这个特务机构,深受信任还有点小聪明的毛骧就有了用武之地。

锦衣卫刚刚设立,就在大明官场上一鸣惊人,当时虽然“胡惟庸案”已经过去数年,但是朱元璋却又旧事重提,锦衣卫在朱元璋的暗中授意下,大兴典狱,通过暗中调查、威逼恐吓、栽赃嫁祸等手段,不断将“胡惟庸案”扩大化,最终又牵出了“蓝玉谋反案”,前前后后,共计帮助朱元璋连坐处死二十几个公侯在内的数万人。锦衣卫这三个字让当世的朝臣闻之色变,不过,毛骧自己也没落得一个好下场,“蓝玉案”后,朱元璋为了平息众怒,将毛骧推出来当了替罪羊,以胡惟庸同党的罪名将其处死,真可谓是天道轮回,锦衣卫是首个制度化的常设皇帝直属情报机关,其模式开创了明清特务政治的先例。

其实,朱元璋通过锦衣卫实现了对帝国的铁腕控制,但也埋下了大明后期宦官与特务专权的隐患,这一机构反映了专制皇权下制度设计的悖论:诏狱滥用在强化中央权威和皇权威慑力的同时,也导致国家法律公信力崩塌,以及国家制度受到挑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侵蚀了国家统治的法治制度基础。 J01MPWjFSsxefYwnfPShjLr2OTerhtOtQAMp6vrXnZXcbUxwQmqeso4iu7xUNky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