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郁离子》是元末明初人刘基所撰寓言形式的政论笔记集。最早的刊本为明初龙泉章氏本,及洪武十九年(1386)其子刘仲璟所刊之本,现均佚。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版本是收入明成化七年(1470)《诚意伯文成公文集》的“成化本”,和嘉靖年间的单行本。明清两代《诚意伯文集》刊本颇多,近代较为通行的有:据明隆庆六年(1572)《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影印的《四部丛刊》本和据清嘉庆《学津讨原》本重刻的浙江书局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1年出版魏建猷、董善邦的点校本。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出版了《刘基集》校点本,2011年改题《刘伯温集》重印。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至顺三年(1332)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浙东元师府都事、行省都事、浙东枢密院经历等。因不满元末政治而辞官,隐居青田山中。1360年应朱元璋之召至应天(今南京),参与机要,辅佐建立明皇朝。明初先后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后因与胡惟庸等有矛盾,洪武四年(1371)辞官回乡。刘基早年已文名闻于天下,著作颇丰,除本书外,尚有《覆瓿集》、《犂眉公集》、《写情集》、《春秋明经》等,后人集为《诚意伯文集》。《明史》卷一二七有传。
《郁离子》系刘基于元末隐居青田山中时所作。其书名含意,据明洪武十九年徐一夔《郁离子序》,“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另据同年吴从玺《郁离子序》:“夫郁,文也;明两,离也。郁离者,文明之谓也。非所以自号,其意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底定文明之治耳。”
据徐一夔《郁离子序》,明初本有十卷,分为十八章,各有章名,共一百九十五条。但现存本均为上下两卷,共一百八十二条,各条自有标题。全书每条各叙一事,大多以寓言形式,阐明一个道理,涉及范围相当广泛,但正如书名所隐喻的那样,全书的主题是阐明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治天下者其犹医乎?……故治乱,证也;纪纲,脉也;道德、政刑,方与法也;人才,药也。……其方与证对,其用药也无舛,天下之病有不瘳者鲜矣!”(《喻治》)本书就是刘基针对元末政治开出的药方。
《郁离子》对于君主与人民的关系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在《术使》、《官母》、《养鸟兽》、《道术》等多条中强调恤民的重要性。《灵邱丈人》中将民喻为蜜蜂,统治者为养蜂人,“视其生息,调其暄寒,巩其构架,……去其蛛蟊、蚍蜉,弥其土蜂、蝇豹,……其取蜜也,分其赢而已矣,不竭其力也。于是故者安,新者息,丈人不出户而收其利”。《术使》中则将人民比作“众狙”,一旦看透了养狙“狙公”的“术”,就会群起而反抗。“世有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抟沙》中指出:“民犹沙也,有天下者惟能抟而聚之耳”,尧舜是“以漆抟沙”,三代是“以胶抟沙”,五霸是“以水抟沙”,“其下者以力聚之,犹以手抟沙,拳则合,放则散。不求其聚之之道,而以责于民曰:是顽而好叛。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认为树立统治权威必须依靠德教、仁政,“惟大德为能得群力,是故德不可穷而力固”(《德胜》)。尤其可贵的是提出“天地之盗”的概念,“人,天地之盗也”,人类是从天地自然界盗取财富,统治者的责任就是“教民以盗其力以为吾用”。无道君主只知向民索取,“天地之盗息,而人之盗起,不极不止也。然则何以制之?曰:遏其人盗,而通其为天地之盗,斯可矣”(《天地之盗》)。其中包含有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防止社会矛盾的思想。
《郁离子》强调统治者要避免激化社会矛盾,“石激水,山激风,法激奸,吏激民,言激戎,直激暴,天下之纷纷生于激。是故小人之作乱也,由其操之急、抑之甚,而使之东西南北无所容也”(《石激水》)。具体而言,法律应简要,不苛求罪名,“天下之重禁,惟不在衣食之数者可也”(《重禁》),政府不应对盐、茶之类的生活必需品设立重禁。法律应着重镇压重大犯罪,“法有二:有古今之通禁,有一代之私禁。古今之通禁,恶逆也,杀人伤人及盗之类也,而释勿治,是代之为贼也。一代之私禁,茶、盐、钱、币之类也,民无以为生而官不能恤,于是乎有犯,虽难以为常,原情而贷之可也”(《刑赦》)。对于重大犯罪要严厉打击,《招安》、《虞卿谏赏盗》等都强调不可姑息养奸,“劝天下之作乱者,其招安之说乎?”(《招安》)
《郁离子》还对久已成为法律规定的儒家经义“七出”表示了强烈的怀疑,认为“七出”不是“圣人之言”,而是“后世薄夫之所云”。“淫也、妒也、不孝也、多言也、盗也五者,天下之恶德也,妇而有焉,出之宜也。恶疾之与无子,岂人之所欲哉?非所欲而得之,其不幸也大矣,而出之,忍矣哉!夫妇,人伦之一也,妇以夫为天,不矜其不幸而遂异之,岂天理哉?而以是为典训,是教不仁以贼人道也!”(《七出》)这是历史上首次对“七出”经义表示怀疑的言论。
《郁离子》在人才、用人方面的议论也非常多,如《千里马》、《规执政》、《使贫》、《任己者术穷》、《多疑难与共事》、《种树喻》等条都强调培育人才的重要性,强调用人不可多疑,不以小故责罚,“今君之用人也,不待其老成,至于不克负荷而辄以法戕之,栋梁之材竭矣”(《种树喻》)。
作为明朝的开国功臣,作为元末明初的名士,刘基的文章著作具有广泛的影响,被认为是“明百代文章勋业之宗,儒术理学之统也”(隆庆六年《诚意伯文集》序)。《郁离子》不仅反映了他的基本的政治思想,而且设喻得当,立论精辟,被认为是政论小品的精品,得到了广泛的流传。
(郭 建)